内容提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成果和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强大动力。5年多来,我们党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既积极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
日前,笔者翻看《傅斯年评传》一书,却被其中钱穆批评胡适的一段文字吸引眼球。“适之晚年在台湾出席夏威夷召开之世界哲学会议,会中请中、日、印三国学人各介绍其本国之哲学。日、印两国出席人,皆分别介绍。独适之宣讲杜威哲学,于中国方面一字不提。”我们姑且不论此事孰是孰非,但它让人追问和思考起一个这样的课题:文化何以自信与他信。 谈起文化何以自信与他信,首先…
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要让每个中国人都对中华文化有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将文化自信厚植于每个人的心里。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递代积累,正是其内在的文化精神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实践表明,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那么,如…
1921年,一个大党诞生于一条小船,“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党的先进性之源,“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之一。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中不畏艰险、坚信胜利终将属于人民的执着信念,还是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屡受考验始终心系人民、初心不变……由小到大,由贫变富,由弱变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无一不在…
党员、干部要带头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工作再落实,团结带领人民不断把梦想变为现实。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讲到文化自信。他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的革命文化处于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始终保持了旺盛的…
充分认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协同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 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同时也要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仍面临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必须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行伟大斗争。 以坚强…
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高校依法治校的本质要求。高校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推动实现教育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依法治校的政治保证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基础上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其“敬业观”就是涵养和启示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为重要的精神文化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敬业为人…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