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培养青年,如何培养青年,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大课题,党与国家始终对此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是引导青年健康成长的指路明灯。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背景与要求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时代新青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用社会主…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今年5月2日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大学对青年成长成才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古今中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宣传普及到人民群众中去,使人民群众能够认知、认同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生产生活实践,同时在实践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发展、完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对话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良性互动的过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商讨、共同交流、共同进步。对话可以加深高校学生们对所讨论主题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不断拓宽所讨论问题的涵盖面,预见到对方的思维推理与论证过程。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我们也应该将其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话语转换的总体目标。同时…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之所以能够战胜众多的艰难险阻,进入快速现代化的发展轨道并取得巨大成就,其秘诀就是改革开放。 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同时解决好相互关联的两道难题:一道是自身发展的难题,一道是国际调适的难题。在当前国际贸易争端频发的背景下,思考中国改革开放对发展中国家破解现代化难题的有益启示,进而思考当今世界面临…
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古往今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创造了源远流长、绚烂多姿、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九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一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要增强“四个自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的、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
本文系教育部“2016年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研究”(项目号:2015YZD002)之“高校意识形态队伍建设研究”(子课题二)的阶段性成果。 在当代,无论是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现代化的时代主题,还是信息技术、媒体融合与分众的时代发展,环境正在以特定的方式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大多来自于…
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就是要使其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质课程,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生命线”作用。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特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传播知识体系,更在进行价值引领。让学生德智体美…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