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去回答“进京赶考”的历史命题。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西柏坡时再次提出“赶考”问题,并指出“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可以看出,“赶考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破解“历史周期率”、考出好成绩的深刻忧思和远见卓识,更是鞭策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和践行者,走在了抗日的前列,成为抗日的先锋,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毛泽东指出,此后的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要“动员一切力量”,就必须加强对外宣传,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争取全民族抗战的胜利。 全面抗战前,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了解有限,制约了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建构 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
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鲜明品质。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重要历史时期,其间开展了党成立以来第一次大范围深入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运动,覆盖范围之广、时间跨度之长、全党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学习运动中,党中央始终把在职干部教育放在首位,这在党的干部学习运动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回溯…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28年历史一分为二,成为前后两个14年。这个中间点,既是党的历史第一次由“左”的错误濒临绝境走向正确的转折点,也是党的领导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分界线。重温这段历史,深入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的若干重要节点,科学地看待遵义会议前后的两个14年,对于全面认识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和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发展不无裨益。 一…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陈列的《毛泽东选集》 76年前的夏天,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在敌人的经济、军事封锁下,第一版《毛泽东选集》在重重困难中诞生。 整风运动的学习风气提供了有利的氛围 1941年至1942年间,中央书记处编辑出版了大型文献集《六大以来》和《六大以前》,前者收录文件500多件,后者近200件。1943年10月,又编辑出版了《两条路…
苏区时期,在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的亲自倡导下,苏区广大党员干部克服重重困难,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造就了激荡人心的历史进步,催生了争创一流的革命精神。争创一流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工作上的高标准、严要求,折射出共产党人对待革命的基本态度,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价值追求。 苏区时期争创一流精神的内涵 争创一流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
火热时节,铁血“八一”。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凝望八一军旗,如巨幅画卷般的军史故事扑面而来。南昌起义、古田会议、万里长征、百团大战、三大战役、抗美援朝……一幕幕雄壮活剧,述说着曾经的荣光,激扬着英雄的豪迈,启迪着未来的遐想。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故事。故事的精彩,既在于情节的跌宕起伏,更在于它带给人们思想的震撼、境界的升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以…
一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就是全世界一代代共产党人战胜重重困难、经历曲折考验、英勇顽强斗争并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也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发展史,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显著、贡献巨大。历史雄辩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在苦苦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无效后,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等人。中共中央得知消息后,经过认真研究,提出应抓住西安事变的有利时机,将局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转变为全国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应将反蒋与抗日并立,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应张、杨的邀请,中共中央派遣周恩来、叶剑英、林伯渠等前往西安,和张、杨一起同…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