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时期的三个“西北军委”

红军长征前后,我们党先后成立过三个“西北军委”,记录了中国革命重心逐步向西北地区实施战略转移,并最终奠基西北的过程。 以张国焘为主席的红四方面军西北军委 1932年10月,鉴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未能粉碎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作出突围西征的决定。随后,红四方面军主力2万余人撤离鄂豫皖苏区,越过平汉路向西转移,经鄂北、豫西,进入川陕边地区。1…

2018-10-25

党的组织路线的历史发展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7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重要内涵。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从党的组织路线历史中发展而来的。回顾建党至今党的组织路线发展历程,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党的组织路线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中至关重要的地位。 党的组织路线是党根据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而规定的关于组织工作的根本方针和准则。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

2018-10-24

干部容错纠错的着力点

容错纠错是保护和激励干部改革创新、担当作为、砥砺奋进的制度设计。中央办公厅颁行《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建立健全干部容错纠错机制,为锐意改革、勇于担当提供了根本遵循。干部容错纠错工作应注重三个着力点。 科学把握容错的内涵和边线,是推进容错纠错的现实动力。容错能够激发和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2018-10-23

陈云与1980年代中国经济改革

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为统一财经和稳定物价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陈云在推进经济改革方面进行了诸多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锐意改革,率先支持并大力推动农村改革;他实事求是,成功领导中国国民经济再调整;他与时俱进,大胆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中要有意识地发挥和扩大市场调节作用;他高瞻远瞩,积极探索符合实际、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2018-10-22

党的老一辈领导人如何处理群众来信

群众来信是联系党与人民的重要纽带,是民情民意达至国家不可或缺的渠道。重视群众来信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时至今日,群众来信处理仍是党和国家所应重视的问题。 群众来信无小事 群众来信所反映的困难往往是基层人民生活中普遍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积少成多,就会动摇民心。毛泽东深谙这一道理。新中国成立初期内忧外患,党政大事繁杂,但毛泽东却坚持亲自处理群众来信。无…

2018-10-19

张闻天怎样处理群体性事件

1946年5月上旬的一天,合江省(存在于1945—1949年,现已并入黑龙江省)政府的一个科长,带着老婆乘马车在省城佳木斯招摇过市,撞倒了一名东北民主联军的伤病员,引起在场的其他伤病员的不满。事后,省政府未及时做出妥善处理,以致发展到近千名伤病员围攻、辱骂甚至殴打党的工作人员,进占省政府办公大楼。这是一起典型的群体性事件,影响非常恶劣。不久,合江省的富锦等地也…

2018-10-18

刘少奇的读书观

刘少奇一生热爱读书学习,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还是在新中国建设的和平时代,他都勤奋学习并不断思考。其读书的精神、方法值得借鉴。 蚂蚁啃骨头的精神 刘少奇强调读书学习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要树立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观念。在上海外国语学社曾与刘少奇同窗的肖劲光回忆:少奇同志学习很刻苦,几乎没有个人爱好,从不闲聊天,看见他的时候,多是在学习俄文、阅读《共…

2018-10-17

如何实现对群众的领导

编者按:党对群众的领导不是靠强迫命令实现的,也不是由法律规定的,只能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靠做群众的服务工作和思想工作。在这方面,毛泽东同志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借鉴,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 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发表了讲话,结论部分是《…

2018-10-16

从革命先辈的“绰号”看党的优良作风

在党的历史上,一些革命先辈因在长期的学习工作和革命生涯中展现出极大的革命精神和智慧,而被人民群众以亲切的“绰号”相称。这些称呼背后,蕴含的是党和人民的信任,立起的是党的光辉形象,彰显的是党的优良传统作风。 崇高远大的理想追求。“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共产党人向来把崇高远大的理想追求作为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

2018-10-15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