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发展的“拔节孕穗”期,可塑性强,但波动性大。思政课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性课程,应把实现对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涵育,作为终极追求,努力树立学科自信和专业自信。 当前,学校思政课在总体不断加强的同时,依然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理论逻辑、历史经验和现实发展对全党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新时代学习马克思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教师的关键作用,明确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保证
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思政”,没有正确导向的“思政”教育功能,课程教学就会失去“灵魂”,导致教书与育人“两张皮”。 当前,课程思政在各高校如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但从整体看,各高校还存在推进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课程思政理念还没有在所有高校落地生根,不少高校的教师甚至职能部门负责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强化问题意识、时代意识、战略意识,用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国际视野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紧密跟踪亿万人民的创造性实践,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给我们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让当代中国马克思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花了很大力气,取得了明显成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实
战略思维本质上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强调立足根本、全局和长远把握各种关系并制定战略策略,构成了战略思维的哲学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战略思维从战略的高度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
【高校党建】 作者:赵丹(东北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李红权(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 编者按 第二十六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日前在京召开。会议提出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既是从党的建设长期历史经验中总结出的科学结论,又是面向新时代对党的建设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向的深入揭示,具有深邃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 1.党的政治属性和独特政治功能决定,党的政治建设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