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世界各国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何以能够“风景这边独好”?在全球性问题日益凸显而世人纠结于不同制度选择时,为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一枝独秀”,赢得不同国家有识之士的赞许?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道出了其中的奥妙,因为“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我们党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制度法规保障。如何认识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对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如何切实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本报记者采访了武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已经取得共识。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创新的动力来自哪里,如何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
2015年9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在联合国总部发表演讲,阐述中国对国际秩序和格局、全球发展和治理等重大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并宣布中方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支持联合国和多边主义等方面的重大举措。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面向未来,中国将继续
2016年1月20—28日,越南共产党(以下简称“越共”)召开了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本次会议是在越南革新30年召开的。大会通过的越共十二大政治报告和“2016—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明确了未来五年经济革新的目标和方向。 越共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认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多次重申的发展和构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时代、实践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要完成这个使命,就必须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新时代、新环境、新要求,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什么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新时代、新环境、新要求呢?这里有5个关
日前,2015年度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评审结果揭晓,我院共有3项成果获奖。其中,高奇和周向军合写的论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途径──兼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渗透观》被评为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徐艳玲的论文《“知识—方法—境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郑敬斌的
中共中央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制胜之道是海内外史学研究的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形成丰富成果。然而,对于中共特有的强意识形态政党①及其严密的组织形态、统一战线政略和新型战略战术等内在结构性因素②的研究仍显不足,有些研究对于中共在革命年代锻造的特有的结构性优势采取“虚
“西学东渐”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促进作用 所谓“西学东渐”主要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现代人文科学的理论与学说,特别指近现代西方的政治经济、法律、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从这一理论意义上可以看出“西学东渐”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西学东渐”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