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在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用好用活各种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互动式教学,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品质,彻底改变教师独角戏的课堂角色,为学生搭建坚定信念与信仰的交流平台,使学生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923(2016)03-0054-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特别强调学习与思考的结合度,大力提倡教师采取启发引导式、探索研究式、讨论争论式、参与改革式等教学方法,督促学生热爱学习和学会学习,鼓励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寻找并培养学生的兴奋点,打造和养成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充分民主自由的课堂教学氛围。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为《概论》课)是一门具有理论教育性较强的课程,更应该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下工夫,实现由书本文字教学内容向语言能力知识构建的转变,完成由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向上层建筑信仰体系的转变,使受教育者能够树立并坚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充分认识互动式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
教学的精彩之处体现在课堂之中,而教师的功夫之深储备在课堂之外。一旦学生明白《概论》课程的真谛是在帮助他们解决人生观中的重要难题,他们的注意力自然就会集中起来,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那么富有创新思维的火花也就自然而然地迸发出来了。当然这一切的一切必须依靠教师的引领和点燃,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进入角色,其火花的点亮正是无数课下功夫的准备与积累。[1]因此,《概论》课互动教学的核心就是在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信仰及信念的重塑与确立。
《概论》课堂互动不能仅仅单纯地理解为促使学生的多次发言、多项表演、多个提问、多种演示,由于每个学生的文化水平、知识构成、出身背景、教育程度及生存条件不近相同,倘若不能使思想交流和心理情感的渠道畅通,就无法完全掌控他们对《概论》教材重点与难点的把握,以及自身学习能力和求知愿望的审视,那么完成教与学的有效互动和充分共鸣、实现教学最大程度的优化和提升就是空谈。
怎样才能保证《概论》课教学的信息反馈及时通畅?亦是所有概论教师无法回避和必须回应的问题。首先建立健全与课程配套的服务体系,如短信俱乐部、Q群和微信群、课后活动小组、科代表信息员等,这些渠道都是获取和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好方法。互动式教学的优势体现在多个层面:对学生而言有益于感受到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对教师来说有益于激发和唤醒听众的兴趣,使部分学生由无奈的被动接收转为积极的热情汲取。互动教学模式有助于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养成,有助于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与自学习惯。在《概论》课教学中播放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影片,能使学生迅速进入到历史背景的学习与研讨之中,深刻地领悟学习理论、丰富自身的无尽乐趣,深刻地体会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的时代意义,不再把《概论》课当成一种无奈与负担,而把它作为一种乐趣与财富,尽而养成关心社会热点问题、拥有敏感的政治头脑、注重理性分析思考的良好思维习惯。
二、积极有效地实施互动式教学的方法应用
以《概论》课为例,充分运用教学互动,积极创新教育模式,有效提升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的任务所在,如下几法是最常用和行之有效的:
多媒体演映教学法:教师把授课的重点内容,通过语音、图像、动漫等形式,向学生传递教学重点及难点的有效教学方法。亮点在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的感觉和认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走向教室,真正实现乐学的教育理念。有选择性地给学生展示代表性强的新闻片段、纪实和影片。例如:《走近毛泽东》、《小平风云录》等加深九零后大学生对伟人的了解;通过《上海的早晨》片段播放,加深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把握,使原本生硬呆板的课程赋有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师不仅仅是在向学生传递着全新的宏观资讯,而是把单一传教模式转换成了多维互动形式,拓宽了师生互动的空间,丰富了师生互动的层面,扩展了师生互动的内容,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课堂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把他们似乎明白点,但说不太清楚的东西抖露出来,畅所欲言地表达每人的看法与想法,共同分析一起辩论,而后教[2]师做出总结性的指导与归纳。讨论不但能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而且又能使学生对摸棱两可的问题有一个全面、客观的重新定位,此法对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概论》课程是极其有效的,对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极具帮助性。讲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时,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围绕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有何本质区别,进行了一场专题性的大讨论。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社会矛盾的主要对象、存在问题的主要方面和历史任务的重点难点而展开讨论,结果是收到特别好的教育和教学奇效。
案例导入教学法:教法的突出特点在于能使教学活动呈现出时代的针对性和科学的真实性。教学内容实现了三个贴近(学生、生活、社会)。在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时,使用了华西村书记吴仁宝接受凤凰卫视专访的案例。献身说法谈他是怎样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使学生真正领会搞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就是共同富裕;通过上海“飞乐”第一只股票发行案例,到改革开放30年后的股票市场成熟,使学生很轻松地弄懂: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法和手段都可以成功地引进与借鉴,打破了市场经济只能是资本主义专利的偏颇定位,使抽象的理论阐述迅速转化为学生社会实践指南,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较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辩论争鸣教学法:依据教学内容实际,结合当前社会现状,设计辩论中心问题,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充分诠释正反不同的立场及观点。通过辩论强化并提高对问题的理解及认识深度,由教师综合概述和总结点评,帮助指导学生客观而全面地梳理社会问题。当然教师需在此前精心安排好各项工作,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准备好辩论的有利素材,另外教师点评也要够劲和解渴。例如组织学生辩论争鸣:关于现阶段允许剥削现象存在的利弊分析大赛。学生在自主收集佐证材料、论证阐述各自观点、征求教师方向性点评之后,概括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以一定范围内、适当程度地允许剥削存在,使学生充分认识并高度认同了我国现阶段经济制度的存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合理性。
情景设计教学法:能够实现在教学过程中突显主题思想、重难点摆放明朗、实效性一目了然的效果。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知识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鲜活教学元素的功效,通过掌握教学成员的思维特点,在追求与实现教学互动的过程中,始终把控着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并能依据不同的施教目标,使用不同的语言风格,达到相应的教学联动效,应尽而赢得理想的教学效果。[3]《概论》在讲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时,有针对性地对真理标准问题的项目采取设计,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模仿扮演角色,表演带有文革时代特点的经典对白,从中品味与体会文化革命的情景与色彩。使极为枯燥抽象的理论原理达到了情景交融的精神领悟与升华,实现了教学又一次质的飞跃。
专题演讲教学法:演讲的主题选择上,汲取与教材结合最为密切的现实热点问题。依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恰当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配合与提升教学品质。《概论》课在“一国两制”章节,让学生们提前做好演练准备,学生收集了大量的台湾人文历史及地理物产资料,他们非常重视这个展示自主学习能力的机会,并且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较高评价与最好认同。为突出表演和汇报的震撼效果,同学普遍利用业余时间精心准备稿件与制作设计课件,有的动手自拍视频、有的把内容改编为小品、设计成访谈录等形式。如此好的教学实践起到了教与学的共赢,气氛之热烈场面之感人,常常出乎我们教师的意料之外。
三、尽量避免互动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二者需要协同一致。《概论》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敏感的政治倾向性。虽然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和不断变换,但不等于可以混淆及模糊政治立场或政治观点,更不等于毫无原则地为讨好学生而哗众取宠。因此教师在应用教学方法时一定要依据教学内容,选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为《概论》课教学服好务,使学生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与实质,并自觉地把它做为指导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准绳。教学形式的多样与互动,不能完全替代教学内容的强化灌输。对学生的日常言论与行为规范必须要加强引导。学生是教学任务落实的主体对象,由于他们社会经验、知识构成、能力践行都不完善,处在身心发育成长的关键阶段,因此教师不仅要做到充分地尊重每位学生,同时还应考虑和照顾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确保教师在《概论》课教学中发挥指导与主导作用。因为重视和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也是教育事业的使命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于施教与影响的了无痕迹。《概论》课首先应该重视与加强对学生的爱国情怀培育,教师无论在课堂之上还是在教室之外,都应用尊重与平等的口吻进行观点与学术的交流、用真爱与真情进行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传播与传送,才有益于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传道与授业,懂得和理解当今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教学互动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既利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择优,也利于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及时纠偏与正确引导。
重视考核方式的灵活多样,使之产生锦上添花的功效。《概论》互动教法改变了过去传统先学后考的模式,而是采用边学边考的新式考核流程。教师在设定的单元互动教学中,根据学生表现状况给出一个基本公正评价,同时以分数小值的方式记入档案,待课程结束之时综合验收,给出一个学科最后总成绩。这样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及其表现得到最大承认,保护和激励了学生不断喜欢教学互动的参与热情。
总之,《概论》课的互动式实践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很有益处,对锻炼学生手、口、脑连动能力很有帮助。随着互动教学方式的探索与推进,同学们对此课的满意度显著地提高,把概论课堂视为能力展现的精彩时刻、不断成长与成熟的绚丽舞台。
参考文献:
[1]高庆.高职《概论》课改的路向创新[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50-52.
[2]徐晓菲.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当代青年月刊,2015(6):211-211.
[3]章尚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2):143-144.
(责任编辑:周雪梅、黄海丽)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in the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aking the Course of“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s an Example
ZHU Ying-hua
Abstract:The introduction of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teaching of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refore,we need to make good use of all kinds of f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s,and actively carry out interactive teaching to const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What’s more,the role of teachers in the classroom should be complete-ly transformed and a platform should be built for students to form belief and faith,so that the students’knowledge and ability to target the goal to get a full range of promotion.
Keywords:Interactive Teaching;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Teaching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