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教学改革

打好思政教学方法改革攻坚战

2017-07-19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 未知

7月15—16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研讨会在江南大学举行,百余位专家学者聚焦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结合教学改革实践展开深入研讨。与会学者认为,高校思政课是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渠道。只有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全面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授课水平和实际功效,切实提升青年大学生对该课程的认同度,才能将高校思政课打造成教师真心热爱、大学生真心喜爱的课程,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高校思政教育面临新形势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发展、时代进步、国际国内环境等方面面临着新形势,必须通过系统性教学方法改革实现改进、加强、提高、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变化。”教育部原党组成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顾海良表示,中国高等教育正发生着深刻变化,高等教育现代化持续推进,高校将在近几年里全面迎来“千禧一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和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必须认真总结既有经验、面对全新形势,开拓思路,进一步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效果,首先要找准问题。我国历来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近十多年来国家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台了多部文件,针对当前主要形势和问题提出改革策略,思政教学实践虽已取得显著进展和成效,但仍存在教育效果不显著等问题。在长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明永看来,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对思政课的高度重视与思政课的实际教学效果间存在反差,既有的思政课教学改革也缺乏系统性。当前教学方法改革应当有针对性地解决课堂教学效果不突出、教学缺乏系统性、考试考核方式不科学等问题。
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沈震提出,在讲授方法上,多数思政课仍采用传统讲授方法,以知识性内容的灌输为主;思政课往往是大课堂,学生人数众多,教育和学习效果难以保证;在移动互联和智能手机时代,课堂教学与手机“争夺”学生现象明显。难以管理、到课率低、课堂参与度低、难以实时控制课堂教学进程、对反映教学实效性的数据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取并反馈等问题,成为思政课大课堂教学的痛点。
从知识传授到价值塑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顾海良表示,思政课改革应当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的原则,结合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明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的“四为”教育定位、“四个正确认识”教育内容,以“二全”、“三因”、“三方法”为方法理念,抓住课堂、老师和学生等关键因素,创造环境和条件,优化思政课教学方法,实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
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三者间的关系,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庭大提出,严格的教学管理可以解决学生“出勤率”低的问题,改革教学方法则能够提高学生的“抬头率”,而贴近学生特点、联系学生实际、结合社会现实的教学内容才能增加学生的“点头率”。因而,教学方法改革既不能脱离严格的教学管理,更不能和教学内容改进相割裂。
以整体性理念整合教材,打破章节束缚,按照教学主题重新组合授课内容。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玉生表示,应避免思政课教学“按章分工,教师轮换”的碎片化现象,以整体性教学理念组合教案,以关切现实和问题为导向进行内容重构,将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价值塑造和信仰培育,启发并拓展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育规律同样需要重视。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鄢显俊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蕴含教育属性,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要将思政课教育实验和教学改革研究相结合,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运用教育实验的理论和方法检验思政课教学改革成效。
现代信息技术提供良好契机
现代信息技术为科学系统地分析和整合“教”与“学”的过程提供了良好契机,对于思政课来说同样如此。
“教、学必须互动,在传统课堂实现全员互动难度较大,而现在借助新技术,全员互动有了实现的可能。”沈震认为,传统课堂师生互动人数有限,而以“互联网思维”将移动互联技术运用到思政课堂,通过专门开发的手机客户端进行思政课教学,将思政课堂打造为智慧课堂,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全员互动,从知识的搬运转变为思想的碰撞,达到价值塑造的目的。同时,借助信息化技术还能实现精准教学的理念和实践,实现高效管理、全员互动、精准教学、课外拓展、数据研究等多个目标。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刚提出,“网络+课堂”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一种新模式。网络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思政课的知识性学习问题,完成思政课知识性学习与考核,课堂教学则主要解决思政课的认知性学习问题,通过深度讲授,建构学生的认知体系。通过网络课堂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形成的网络化学习机制、认知性课堂讲授、互动式学习体验、过程化教学评价、科学化教学管理“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江南大学“启拓教学法”改革探索为例,徐玉生谈到,资源共享、及时考勤、选课排课、在线考试、随机考核等活动都依赖于信息技术和相应硬件设备的支持。信息化教学平台提升并优化了思政课教学管理流程和教学管理系统,把教师的精力集中到了真正的教学中。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