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上午,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林克庆,教育工委副书记郑登文,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叶茂林等一行来访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调研中心建设进度及近期工作情况。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校长、党委副书记刘伟,党委常务副书记张建明,常务副校长王利明,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中心主任吴付来,校长助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心副主任郝立新,中心副主任王易、李永强、武宝瑞等参加调研。
林克庆一行对中心办公场所使用情况、中心组织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图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期刊、中心组织的各项学术活动等做了全面的考察。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易详细介绍和演示了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平台。
中心主任吴付来汇报了中心整体建设情况、当前工作重点及今后发展规划。他从资源平台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对外交流等方面介绍了中心情况,中心在建设高端权威系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平台、培育一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团队、推出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成果、精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创新移动互联技术进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课堂教学,以及积极开展对外交流等方面真抓实干、持续发力,全方位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吴付来还介绍了中心近期工作亮点:一是面向北京乃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举办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讲坛”和“青椒论坛”,搭建教师培训与交流的高端平台。二是依托中心学术刊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汇集和推选了优秀教学论文,于2017年6月成功举办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论文”推选活动,今后将每年举办一次。三是中心为教育部社科司组织开展的2017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调研设计开发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听课记录系统”。四是中心受教育部社科司委托,设计建设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集体备课平台”。五是中心已经完成首批博士生和博士后招录工作,今后计划每年招收5—10名博士生、2—4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并将积极推进教育部社科司为中心增拨的30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博士生培养工作。
在调研座谈会上,学校党委书记靳诺对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长期以来的信任和支持表示感谢。她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将进一步发挥学科优势、传统优势和整合优势,以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学科为基础,以专家队伍为依托,以课堂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学校人文社会科学资源优势,深入研究如何更好的建设中心,让中心更充分的发挥好平台作用,担当示范引领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排头兵”。
校长、党委副书记刘伟表示,学校高度重视高精尖创新中心的建设。中心未来发展要立足中国特色,展现国际视野,聚焦国际学术前沿,探讨全球理论热点,致力于将中心打造成为全球性的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中心,在国际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教育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林克庆高度肯定了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自成立以来取得的突出建设成果,在中心今后的工作提出了高度的期待:一是希望中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取得更大成就,建议中心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突出的学科优势和特色,汇集中国人民大学各学院以及北京各高校多学科力量,开展多专业、跨学科的交叉研究,联合攻关,创新理论。二是希望中心继续大力支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议中心尽快开放资源平台,更好地促进各高校校际交流,博采众家之长,实现协同发展,建立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主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共建共享平台。三是希望中心在思想政治理论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模范作用,建议中心通过现有的博士、博士后培养机制等,积极大胆地探索发展新模式,搭建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平台支撑,为北京乃至全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培养和教学水平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办公室主任刘晓明,宣教处处长王达品,宣教处副处长于海,中国人民大学学校办公室主任顾涛等参加了中心调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