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过去的2018年,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开放,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这一年,有许多教育政策让我们受益匪浅,温暖于心;这一年,有许多教育故事让我们心潮澎湃,难以忘怀……回望这一年教育走过的路,书写教育“奋进之笔”的行动是我们沿途最有亮点的风景。
今天,微言教育推出“奋进之笔我来写”专栏,通过攻坚篇、地方篇、高校篇三大篇章,记录教育系统这一年来书写“奋进之笔”的新做法和好故事。今天推出地方篇①,聚焦北京高校思政工作。踏上“教育小微”专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站:北京
关注高校党建质量
提升攻坚行动
通过一年的滚动调查、座谈调研和多渠道信息比对得出的结果显示,当前在首都高校百万名学生中,94.5%的学生充分信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95%的学生对党的十九大所描绘的宏伟蓝图表示乐观,对国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一年来,北京如何全面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部署,增强高校思政工作时代感实效性?随教育小微一起看看吧↓↓↓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后,北京市——
■制定新形势下高校党建、思政、统战工作3个主体性文件和系列配套文件,将会议精神细化分解为115项任务。
■由市领导带队,组织150余名专家深入高校,累计听课550余节。
■调查显示,北京高校80%的学生认为辅导员是对学生思想言行影响最大的群体。目前,北京高校拥有一支由6561名专兼职人员组成的大学生辅导员队伍,专职辅导员与学生比例达1∶169,超过了教育部规定的1∶200的要求。
■ 北京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高校建设一批一流马克思主义学科,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建立了11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协同京津冀三地共50余家高校和科研单位参与。
1
在提升认识方面
■面向北京市高校开设20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市级思政课
■组织高校专家编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融入课堂教学建议》
■启动13个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重大项目,建成一个思政课高精尖中心和11个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即将启动20所市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北京市推动党的关系在市委、归口市委教工委管理的所有高校配齐辅导员队伍
■推动所有高校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理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
2
在队伍建设方面
■为确保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战斗力,北京市先后实施了“六大计划”,即队伍配备计划、师德培育计划、进阶培养计划、共建共享计划、师资储备计划、激励保障计划
■近年来,市级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实施“铸魂工程”,每年组织1500名青年教师开展学习考察;实施“青年英才计划”,支持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指导全市高校制定《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
■在全国率先制定坚持和完善高校院系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指导意见,强化院系党的领导
■北京在全市高校普遍推进高校党支部规范化建设,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
■市委教育工委还开展了马克思主义学院“1+1”共建工作,即1所中央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指导帮助1所市属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鼓励中央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赴市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挂职担任副院长
3
在教学创新方面
■通过示范点和项目,北京市鼓励和支持高校通过综合改革提升教学效果,定期开展教学研讨,通过专家说课、示范教学、教学展示、专家点评等形式,深化对教学内容、方法的认识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组织“课程思政”难点攻关,召开“课程思政”现场交流会,总结形成党政同心、改建同步、显隐同向、师生同行的“四同四步法”,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
■配合课程思政、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北京编写出版《人民公开课: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莫辜负新时代:“四个正确认识”大学生读本》等系列辅助读物。
故事①
辅导员是身边最近的教师
最近一年多来,首都师范大学辅导员王洵的微信朋友圈里多了300多个学生好友,学生们习惯称呼她“洵女神”。遇到什么事,学生们会先找“洵女神”聊聊。
“在学校,学生们更希望跟我面谈,谈话室、操场边、去食堂的路上……都是我的‘教室’。”王洵说,“回到家,微信朋友圈就成了我与学生保持联系的第二时空,我会在朋友圈里和学生们分享我的生活,学生也愿意在这里对我敞开心扉。”
调查显示,北京高校80%的学生认为辅导员是对学生思想言行影响最大的群体。
故事②
高校思想政治课成为“网红课”
在首都高校,一门名为“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课程,成了学生中的“网红课”。这门课会聚了李稻葵、金一南、韩毓海等名家,共开设了13讲内容,受到首都大学生欢迎。
很多听课学生表示,“能近距离听这么多名家的高论很解渴,拓展了大家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也让我们对党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刻理解”。
■首都高校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长效机制逐渐形成——
清华大学成立师生理论社团,一年来深入师生宣讲达500多场;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制定实施有关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用“责任清单”的形式明确了院系单位职责和“十三种”问责情形,建立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惩处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北京外国语大学建立师德重大问题报告和舆情联动快速反应机制,完善科研学术规范,健全了学术不端行为惩治查处机制。
■在一些高校,青年教师支持计划已经形成体系——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面向青年教师推出的“驼峰计划”,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师生的心坎里。
■北京各高校深化思政课改革,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凝练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学成果——
从学生关心和困惑的问题入手,北京师范大学“以问题为导向的思政课分众教学模式”、中央财经大学“问题链教学法”、北京联合大学“问题导入式”教学等,对传统教材体系进行专题再造,受到学生欢迎。
郑吉春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
北京是全国高等教育的重镇,北京高校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做好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以确保“两个坚决维护”的政治忠诚,以“为党中央站好岗、放好哨”的使命担当,以“首善之区”的行动自觉,高站位、高标准、高水平开展工作,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坚持在“讲政治”上当标杆,全面开展“浸入式”宣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
二是坚持在“把方向”上做表率,全面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以首善标准指导高校勤练党建工作基本功,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
三是坚持在“抓落实”上打头阵,全面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部署,将会议精神细化分解为115项任务并逐项建账督导,推动高校将中央精神和市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四是坚持在“育新人”上攀高峰,全面推动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形成了“新生引航工程”“名家领读经典”等一批深受师生欢迎的工作品牌。
五是坚持在“守阵地”上压重担,全面维护高校安全稳定,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筑牢校园和网络阵地管理。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将以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为牵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生命线作用,奋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懈奋斗。
来源 | 据《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