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媒体聚焦

深层互动,让思政课入脑入心——6位现场听过总书记“思政课”的老师齐聚南京研讨“课堂革命”

2019-05-06     来源: 南京日报     作者: 谈洁 王伟

上好高校思政课,需要一场什么样的“革命”?昨天,一场“高精尖”的论坛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老师、研究生等260多人参会,其中,曾参加3月18日在京举行的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现场聆听习总书记“思政课”的老师就有6位。 
论坛现场,来自北京和江苏高校的8位优秀青年教师就“高校思政课如何进行‘课堂革命’”进行了发言。这8位青年教师均为深受学生喜爱的思政课教师,包括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蕉、南航“毛概女神”何畏、中央财经大学谢玉进、江南大学“宝哥说”唐忠宝等。 
南航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川担任论坛主持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陈锡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南京师范大学王永贵担任论坛评议人。 
记者了解到,除了徐川,陈锡喜、李蕉以及昨天出席论坛的中国人民大学马院党委书记王易、合肥工业大学马院副院长魏荣、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勇,也都曾于3月18日在京参加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 
王易说,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给大家上的“思政课”,结合思政课发展史,讲述了许多生动的事例,如,从苏维埃大学、中国工农红军大学、陕北公学开始,就开设有思想政治理论类的课程,特别是陕北公学开设了中国革命史、社会发展史等课程。陕北公学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抗战时期,毛泽东同志曾九次到陕北公学亲自授课,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革命问题。《论持久战》《实践论》《矛盾论》等一系列今天耳熟能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作品,在那个年代都以最鲜活的方式第一时间走进了“陕北公学”的思政课堂。“我最近一直在思考,我们的思政课如何把优良传统发扬好。”王易说。
“总书记强调,目前我们正经历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今日的思政课也要跟上时代,不断创新,而青年教师则要主动担负起这一时代使命。思政课的革新,不仅需要进行形式上的革新,还要持续地探索教学内容上的革新。”被学生们评为“最喜爱的老师”的李蕉说,近些年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思政课中被广泛采用,但“翻转”不简单等于“大课+小课”,它意味着重新构建“一堂课”与“一门课”的教学逻辑,也意味着升级“教师—助教—学生”之间的多维关系。因此,只有将“翻转”做到内在协同,才能达到深层互动,进而让思政课入脑入心。
刘勇老师表示,思政课如何革命,这是新时代他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总书记在座谈会中讲道,从目前在职的5万本科思政课老师来看,有很大一部分之前都是从事其他学科背景的,这对于思政课老师来说就存在着一个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思政课既要完成教育目标、教学目的和课程设置,同时还要因地、因时尤其是因课制宜,从而找到有针对性的、有亲和力的教学教育方法。”
(南京日报2019年4月29日刊)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