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其他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周末理论大讲堂”第四讲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2019-05-13     来源: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作者: 中心办公室

5月10日下午,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主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承办,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提供全程技术支持的“周末理论大讲堂”第四讲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10层会议室举办。该活动是面向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设的理论学习活动,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六个方面素养,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现“八个统一”,进一步夯实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基础理论素养,实施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
本场讲座的主讲嘉宾是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丰子义教授,授课题目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导读”。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付来教授主持,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教授向丰子义教授颁发聘书。
丰子义教授从六个方面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他介绍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概况,包括该书的写作背景、基本内容和理论价值。他指出,《德意志意识形态》确立了新哲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与旧哲学划清了界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重要标志。《德意志意识形态》把实践看作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把“现实的个人”的活动作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出发点,这对于科学实践观的创立以及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阐发上,《德意志意识形态》主要阐述了生产关系、分工、市民社会、意识形态这四个重要概念。同时,《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共产主义理论也进行了一定的阐述,主要论述了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条件问题。
此次讲座在教师和学生中产生了热烈的反响。老师和学生们纷纷表示,丰子义教授的讲授深入浅出,精彩纷呈,为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思想盛宴,这对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学生研读经典著作的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周末理论大讲堂”第四讲的成功举办得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大力支持。北京地区高校入选2018年以来教育部优秀思政课中青年教师“择优资助计划”教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中青年教师代表和“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博士、硕士研究生代表近100人参加了授牌仪式并现场聆听了丰子义教授的课程讲授。全国各地高校的思政课教师通过“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收看网络直播进行学习。
据悉,“周末理论大讲堂”自4月1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讲以来,受到广泛好评,《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作了专题报道。此活动现已分别在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举办了三场讲座。
首场活动邀请到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藏》编纂与研究中心主任顾海良教授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作主题讲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刘贵芹、副司长徐艳国出席开讲仪式并致辞。
第二讲邀请到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正聿教授就“读经典、悟原理,掌握‘看家本领’”作主题讲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李忠军教授主持讲座,并为孙正聿教授颁发聘书。
第三讲邀请到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复旦大学本科生院院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吴晓明教授就“《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作主题讲授,上海市教卫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教授主持讲座并致辞。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