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名家讲座

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主讲北京大学“形势与政策”报告会

2019-06-12     来源: 北京大学新闻网     作者: 陈钗平

6月8日上午,北京大学2019年春季“形势与政策”第四场报告会在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此次报告的主题是“寻找与守望——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由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主讲。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程美东教授主持报告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蚌珠教授和王成英老师、贺大兴老师等出席。北大1800多名师生共同聆听了此场报告。
单霁翔作报告
单霁翔首先结合自己在故宫博物院的工作,解释了主题“寻找与守望”的含义。“寻找”就是寻找这些文化遗产重回人们社会生活的途径,“守望”就是守望文化遗产资源的世代传承。单霁翔认为,相较于宏大的馆舍、丰富的藏品、众多的观众,文化遗产资源为人们现实生活作出的具体贡献——一个观众走进博物馆后能获得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为了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单霁翔带领故宫博物院的团队开始了一场彻头彻尾的管理“革命”。他们首先确立了以服务观众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清理了门前广场,加设买票窗口,开放了更多入口,并开展了设置方位标识牌、定制休息座椅、点亮宫殿等十多项工作。
作为文化机构,确保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责任。2012年由故宫博物院提出、2013年4月16日被国务院批准立项的“平安故宫”工程主要包括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建设、地下文物库房改造、基础设施改造、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故宫安全防范新系统、院藏文物防震、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等7个子项目。这项工程让故宫建立了强大的安全防范新系统——设立了5个中控室,中控室里面65面大屏幕,连接着3300个高清晰的摄像头,动态地24小时监测文物状况;加强防震,在展台、展柜下面安装防震设施,再把易碎的藏品装入密集柜;加强灭火系统,重新布局消防栓系统,提升防雷系统,引入更强大的消防装备。
报告会现场
单霁翔指出,让人们参观好就要靠扩大开放。过去故宫只开放30%的区域和展品,今天已经超过80%了。很多过去非开放、观众止步的地方在今天成为了展区。比如午门雁翅楼,博物院这些年在这里举办了来自印度的雕塑艺术展、来自阿富汗的国家博物馆宝藏展、紫禁城与海上丝绸之路展、齐白石艺术特展和来自卡塔尔和摩纳哥的展览。2019年1至3月,故宫举办了“紫禁城里过大年”活动。每天少则2万,多则4万观众进入展区。人们改变了进入故宫博物院一直往前走的习惯,进来以后先看展览。
为了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故宫博物院的魅力,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开始被引入博物馆。经过几年努力,故宫博物院网站访问量达到10亿左右,位列中国文化机构第一。故宫开始举办网上展览,过去举办的、正在举办的展览大家不出家门也能够看到,还能反复观看。故宫还公布了全部文物藏品,今天在网上能查阅到故宫的1,862,690件文物。博物院还引入了新媒体的推广途径,如开通了微信和微博,聚集了很多粉丝;开发了专属APP,让人们可以用手机进入线上展厅参观。
单霁翔表示,文物保护不是把它们锁在库房里面死看硬守,而是叫它们重回人们的社会生活。人们感受到文物的尊严和魅力,才会保护这些文物。一个好的博物馆一定要挖掘资源,凝聚能量,不断推出好的展览,不断举办观众参与度高的活动。
程美东作总结发言
程美东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单霁翔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的的团队在传承故宫文化上所做的艰辛、细致、睿智的工作,他和他团队所做的工作使故宫所承载的中华文化面向人民、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华文化五千年绵延不绝,就是因为有了无数的文化守望人,就是这些文化守望人有深刻的文化情怀。有了这样的文化情怀,才可能实现文化自信。程美东希望将来能够到故宫举办一次“形势与政策”活动,让同学们在实地观摩学习中学会传承文化情怀、坚持文化自信。
合影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