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一穷二白的纸上描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从经济凋敝的困境奋发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爬坡过坎的奋斗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世界充满好奇,时代不断追问。
新中国何以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中国奇迹”;中华民族迎何以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何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得到根本的改变。站在世界历史制高点,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这个大的历史视野来考察,我们不难发现,新中国70年的一切伟大成就,归结起来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在新中国的伟大胜利。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特征相结合,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
在风雨如磐、饱经苦难的旧中国,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一盘散沙的社会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便开启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艰辛尝试,着手“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全新时代课题的不懈探索。党领导和带领全国人民,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把科学社会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开始正视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崭新课题。党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并“以苏为鉴”,在理论上深刻地回答了关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从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到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的建立;从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重大曲折,到坚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确趋向的不倦追求,党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的创造性结合,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为我们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条件,为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发展、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使中国赶上了时代。
新时代以来,党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由此可见,新中国70年,中国共产党人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具体实际相结合,使具有500多年历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70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4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进行了二十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国际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纵然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成功,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万马齐喑的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转,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竞争中的被动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转,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很大程度的彰显,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我们极限施压,为我们维护、延长战略机遇期增加了压力和成本;在国内,全面深化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迫切。这也意味着,我们已经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重要的攻坚阶段,到了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愈进愈难、愈进愈险,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在这样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征下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最为根本、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那就是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我们都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换之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科学社会主义,换言之,在科学社会主义本质层面是没有“中国特色”的,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或实现形式上,才具有“中国特色”。
因此,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方向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而不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对我们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新发展,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人民群众
回顾新中国70年的辉煌历史,展望新时代美好未来,我们必须把握70年历史性变革蕴藏的内在逻辑,这就是只有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繁荣中国、强大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形态”,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它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团结的旗帜、奋斗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我们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科学社会主义的坚定捍卫者、继承者、发展者。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党能够摆脱以往一切政党受阶级利益束缚的历史局限,做其他政党不愿做、不想做、不能做也做不了、做不好的事业。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也正因为如此,在党和国家事业遭受挫折时,党能够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并善于将其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迅速纠正错误、走出困境、开创新局面。新时代,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捍卫者、应用者。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赢得主动、走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根本途径,也是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活水。新时代,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人民群众是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的力量”转变成“物质力量”的决定因素。马克思曾说过:“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新中国70年的历史,是一部我们党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推进科学社会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是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自觉行动的生动历史。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让科学社会主义继续焕发生机与活力。
回望新中国披荆斩棘70年,体味改革开放40多年,坚持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能不断创造新理论,写就新篇章: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统一,有效的市场与有为的政府相互促进,“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相得益彰;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大地,更好地保证人民民主,实现国家有效治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中国得到创造性结合、运用,中国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就能充分爆发,全社会创新创造的源泉就能充分涌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远景就会在不久的将来生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