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受北京市委教育工委领导和委托,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举办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为主题的第四期北京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同备一堂课”活动。活动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处长寇红江同志主持,清华大学艾四林教授、北京大学孙蚌珠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何虎生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冯秀军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狄涛同志做总结讲话。
活动受到北京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和相关专业学生的高度关注,通过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网络直播平台参与观看的用户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及15个国家和地区,总浏览量达到10余万人次。广大师生对此次备课活动反响热烈,普遍认为非常及时、非常必要、非常解渴,对于讲好新学期的思政课很有指导意义。现选取部分精彩评论以飨读者。
收看反响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雯姝教授
这次北京市学校思政课教师同备一堂课活动,组织得非常及时,周密,对正在备课和上课的一线教师如何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上好思政课具有很强的指导和示范作用。清华大学马院师生在线上同步观摩了备课会,大家普遍认为活动很成功,对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和加深对中国制度优势的认识、科学总结疫情防控成果、弘扬凝聚中国精神以及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具有启发性和带动性。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彭庆红教授
这次活动特点:第一时间推动集体备课,一流专家集中全面指导,议题设置好,针对性强,启发性大,组织保障好!真正的“高精尖”思政教学指导课!
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树宏教授
作为思政课教师感觉这次直播的时间恰逢其时:正在绝大多数学校刚刚开学或者将要开学的当口,也是许多老师心中存有疑惑之处。恰在此时此刻,人大高精尖组织思政理论课四门课的知名专家学者就怎样把这次疫情有机嵌入到每门课之中,做了很好的提点和示范。可以说,恰逢其时,雪中送炭。尤其是主持人和四位专家全部带着口罩出现在直播画面中,让人们看到了思政人的理性和刚毅,也领略到了他们对课程的初心和使命。这次直播本身就是一次随风潜入夜般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疫情无情,人有情。思政课课教师会在这次直播鼓舞下更好的利用远程教学平台做好延期开课不停学的远程教学工作,以思政人的方式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毅翔教授
当前,重大疫情防控阻击战处于重要的关键期和攻坚期,全国十四亿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汇聚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共同投入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这场战役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具有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及时向广大学生讲述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弘扬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凝聚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助力形成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整体合力。通过今天的“同备一堂课”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孕育的民族精神赋予了中国人民坚决克服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念决心,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自己最神圣的使命担当。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吕红教授
主题聚焦,大咖领衔,结合教材,案例鲜活,深度挖掘,是给思政课老师上的一堂高质量的辅导课。非常好的形式,非常及时的备课,非常精准的辅导。
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柴素芳教授
全国同备一堂课,专家授课解迷茫。
理论高度剖疫情,实践维度指方向。
实事求是破难题,硬核经验共分享。
思政教师聚平台,学习观摩聚能量。
中华儿女多奇志,战胜疫情赢考场。
十万同赞高精尖,高度速度美名扬!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勇教授
同济大学师生认为,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承办的“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清华大学艾四林教授、北京大学孙蚌珠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冯秀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何虎生教授分别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门课程的总体框架和相关章节,全面系统科学地阐述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理论渊源、文化积淀、历史经验、道德基础、法律保障和鲜活案例,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备好一门课,讲好一堂课”提供了示范引领和方法支撑,为全国广大师生正确认识疫情防控阻击战、总体战、人民战提供了思想力量和价值指向。师生们一致认为,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领导和依靠亿万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展示了中国理念、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师生们纷纷表示,一定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论述,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敢于同舆论场的谣言蜚语交锋亮剑,在本职岗位上做疫情防控的“钢铁战士”,就一定能驱除新冠肺炎魔鬼病毒,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媚春天。
天津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月玲教授
每次享受了高精尖创新中心的“大餐”后,内心深处充满了对人民大学的敬意和感谢!高精尖能为全国思政课教师创建资源如此丰富的平台实在令人感动、令人振奋。这是一项工作量很大,但是意义非凡的事业。最让人感到欣慰的是高精尖一如既往的坚持,汇聚各级各类的名师,通过周末讲堂、青椒论坛等活动,既让我们领悟到名师们的学术功底,也学习到了青椒们别开生面的教法和思路,还让我了解了全国高校思政课开展的基本情况。今天在这样特殊的情况下开展“同备一堂课”活动,让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将“疫情”融入课程的思路逻辑、专家的理论高度和敏感度,也让我清晰地掌握了今后思政课教学中挖掘鲜活的实践背后的情和理,去增强理论的说服力的理念和方法。更让我收获了高精尖中心老师们的担当和情怀。每一次看完高精尖的直播,都从不同方面激发我努力,促使我坚定了做好思政课教师的信心。所以,我始终是高精尖中心的忠实粉丝,不论是地铁上、火车上、出差中,我都要收看。还有疫情期间,高精尖中心推送的资料库,在享受极大的便利的同时,节约了到处搜寻资料的时间,真的感觉收获颇丰。再次深深地感谢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为全国思政课教师和教学做出的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玉兰副教授
这次备课会是一场及时雨,让我们思政课教师感到痛快酣畅。四位专家结合本科四门思政课都做了精彩的讲解。作为一名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老师,我对艾四林教授的讲解印象深刻。艾老师以当前的疫情防控为背景,分析实事求是问题,讲解人与自然关系,有原理,有见地,有启发。真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收获!另外,艾老师对湖北家乡父老和医护人员的问候真情流露,令人感动!我们思政课教师就应该以理服人,以情动人,通过我们的思政课堂与学生一道构筑疫情阻击的后防线!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智副教授
在全国上下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在思政教师网络教学的特殊阶段,北京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备一堂课”活动,于我而言,是这个春日里最温暖的邂逅,也是这个春天里最解渴的学习。四位专家教授站位高、视野广、理论精、条例清、指导细,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了抗疫斗争蕴含的深刻理论,又坚持用生动鲜活的事例诠释中国制度、中国智慧、中国力量的独特优势,让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大课堂”与思想课教学的“小课堂”同频共振,对于我这一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大有裨益。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臻锐博士
在这个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防控疫情的特殊时期,我今天上午在线收看了北京市高校思政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组织的“同备一堂课”。四位专家结合课程教学的针对性解读充分满足了我们对如何将“战疫”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期待,解答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和疑惑点,特别解渴也特别及时!作为一名基础课青椒,冯秀军教授的讲解让我很受启发。冯老师将这次疫情理解为“堪称史诗级的教科书”,提出要引导学生读懂读透“战疫”这本无字之书。她立足“基础课”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代中国与世界发展大势、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从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定位这一课程目标,结合疫情当中国家、社会、个人上下互动的感人事例,并将其分别融入到“基础课”的不同章节,阐述了关于人生、理想、中国精神、道德与法律等方面问题,有事有实,有情有理,对我们基础课教师如何抓案例、抓故事、备好课很有帮助。也非常感谢高精尖中心为我们精心准备的直播平台,以及为我们邀请的高水平专家,期待下一次!
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任美慧博士
四位老师讲的都很有启发。我上思修课,对冯老师所讲的内容尤为感动,她说疫情,是战疫中有情,特殊的感情。我觉得印象最深,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深,中国大家庭的温情,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视之情,是人民同胞的团结奋斗之情。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熊欣
“同备一堂课”上,四位老师对疫情防控期间如何结合中国抗击疫情工作上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详细讲解。通过这次课程学习,使我意识到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同时也是一名思政课助教,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把握好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回应同学困惑,结合中国抗击疫情历史经验和现实实际帮助同学增强信心,履行好助教职责,发挥好引领作用,自觉担负使命,助力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