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决策和开展“四史”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在全国高校师生中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竞答讲述活动的通知》部署,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2月24日下午15时,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承办的“名师大家讲党史”系列网络公开课第8讲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讲。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研究员应邀作题为“长征——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报告。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易教授主持。
为适应疫情防控最新要求,本次讲座全程在线上进行。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研究生、学生党员通过中心直播平台参与线上学习。活动受到广泛关注,网络直播和“学习思政课”APP总浏览量超过16万。
石仲泉研究员首先明确了红军长征的若干基本概念和主要内涵。他指出,红军长征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长途转战,还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首先,红军长征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与以国民党中央军和地方军阀为代表的反革命力量的斗争,是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大搏斗;其次,在党的内部,长征是正确的思想、政治、军事路线与错误的指导路线的尖锐斗争,在遵义会议以前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同以博古、李德为代表的错误路线的斗争,在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以后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同以张国焘为代表的分裂主义错误路线的斗争;第三,长征是红军与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的战天斗地的斗争。正是党领导红军克服了重重险关,取得了斗争的胜利,才使红军成功地由东南转移到了大西北,建立了新的革命大本营,揭开了党和军队历史的新篇章。
石仲泉研究员结合自己重走长征路的切身体会,对长征精神进行了解读,将长征精神概括为五大内涵的有机统一:第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党的坚定信念,是红军长征精神的根本要义;第二,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是红军长征伟大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第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红军长征精神得以发挥的正确指南;第四,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互助友爱的高尚品德,是红军长征精神转化成凝聚和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条件;第五,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援与帮助,是红军长征精神得以形成的不可或缺的基础。
石仲泉研究员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继续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前进。要弘扬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应当不断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为持续接力实现中国梦提供正确指南;应当大力弘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精神,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始终具有强大的精神支柱;应当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上战胜任何艰难险阻;应当大力弘扬顾全大局、坚守纪律、紧密团结的高尚品德,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应当不断地坚持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拥有坚强的领导力量。
此外,石仲泉研究员还回顾了湘江血战、遵义会议、张国焘分裂党的罪恶活动、西路军与长征的关系等红军长征中若干重要的党史问题,讲述了很多在长征路上发生的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故事。
最后,王易教授进行了简要总结。她指出,石仲泉研究员概括了长征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涵,回顾了长征中若干重要历史事件的史实,分享了他在十几年里重走长征路、进行实地考察的发现和心得,深入解读了长征精神的重要内涵,对习近平总书记“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这一重要表述进行了深入解读。石仲泉研究员的授课,政治站位高,历史视野广,理论层次深,现实关照强,对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高政治站位、理论站位、时代站位,持续强化理论武装,用忠诚和实干去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自2020年7月起,“名师大家讲党史”系列网络公开课已邀请多位名师大家,围绕“四史”推出系列网络公开课,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研究生、学生党员可以通过中心直播平台参与线上学习,高校思政课教师使用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库”中录入的手机号码验证即可登录。
直播平台链接:http://jds.bjcipt.com(复制到浏览器打开)
“学习思政课”APP下载地址:http://www.bjcipt.com/xxsz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