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教学管理

“北京市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年”正式启动

2025-07-03     来源: 首都教育     作者: 首都教育

日前,北京市学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推进会暨“北京市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年”工作部署会在北京理工大学举办。
推动学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是北京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加快形成首都教育思政引领力的重中之重。
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强调,首都教育系统要立足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时代背景,聚焦市委巡视指出的短板弱项,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推动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作好凝心铸魂“大文章”,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培养育人育心“大先生”,以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支撑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建强实践教学“大课堂”,将京华大地伟大变革与成就转化为鲜活课堂;构筑协同育人“大担当”,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汇聚办好思政课的磅礴力量,更好地把青少年学生凝聚和团结在党的旗帜下。
同时,会上总结了学校思政课内涵发展五大体系建设情况,多所高校及实践教学基地代表进行经验交流,并正式部署了“2025年北京市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年”工作方案。
“北京市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年”工作方案
“北京市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年”是落实《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2025-2027年)》的“北京方案”。
自今年起,北京市将连续3年实施“北京市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年”专项工作,打造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持续营造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浓厚氛围。
2025年,北京市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为——数量结构优化、素质能力提升、学段有力衔接。
配备上:持续精准施策,确保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
培养上:分层分类,政治素养育人能力全面提升
保障上:加大力度,拓展工作平台,加强一体统筹,确保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
具体来说,将推出“队伍配备行动”“素养提升行动”“评价改革行动”“共建共享行动”,特别是要进一步严格落实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单设标准、单列计划、单独评审”政策,推动学校进一步提高教学比赛获奖、发表教学研究文章等在教师职称评聘中的占比,突出教书育人效果等,呈现出我市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全新导向。
以下是各项行动内容要点,一起来看↓↓
队伍配备行动
1. 各级各类学校进一步完善思政课教师选聘制度。
2. 高校配齐、配足思政课专兼职教师,中小学规范配备制度。
3. 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指导学校统筹校内外资源力量。
4. 加强思政课后备教师队伍建设。
5. 组织相关专业研究生参与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
6. 各级各类学校完善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
素养提升行动
1. 建立“北京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比赛” 等为主要内容的市级思政课教学比赛体系。
2. 实施新上岗教师启航计划,优化新上岗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
3. 实施青年教学骨干培优计划,遴选10个“1+N”教学教研工作坊。
4. 遴选5名高校思政课领军人才,发挥引领作用。
评价改革行动
1. 各级各类学校聚焦教学质量提升,持续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机制。
2. 试点建立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监测考核指标。
3. 推动学校进一步提高教学比赛获奖等教书育人成果在职称评聘中的占比。
4. 将思政课教师担任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参与日常思政教育等情况计入工作量。
5. 设立专项出版计划,出版一批优秀思政课教案、课例等。
6. 改革思政课考试考核模式,鼓励运用开放式研讨、调研式报告等多种形式。
共建共享行动
1. 进一步加大对北京市学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数据库支持力度。
2. 将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院校、职业院校纳入思政课建设整体布局。
3. 研制民办高校思政课质量提升方案,深化公办、民办高校思政课全方位帮扶机制。
4. 加强我市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市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支持力度。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