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1](P76)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些最新的思想成果是全党全国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教材。…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潮流、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论断,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科学认识新发展阶段的丰富内涵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大会。党的七大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正确的路线、方针和策略,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空前地团结和巩固起来,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经济特区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总结了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宝贵经验,同时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宽广视野,明确了新形势下经济特区建设的根本要求,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党中央赋予深圳的历史使命,为新时代经济特…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穿插引用和进一步阐发“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风雨不动安如山”等富有定力的诗句,令人眼前一亮、回味无穷。 把握规律 认清大势 “不畏浮云遮望眼”,出自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一诗。不畏“浮云遮目”,源于“身在最高”,富含“登高望远”的哲理。…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只有将乡村放在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格局中理解,才能从全局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已经由“乡土中国”进入“城乡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勉励湖南“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极大鼓舞了我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雄心壮志,也为我省更好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省指明了…
【内容提要】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化进程离不开其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资源与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选择,受中国独特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基因影响,是植根于中国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土壤所进行的理性抉择和制度变迁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特征、发展宗旨、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方式等都可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仁政思想、民本思想、小康大…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中,城市始终见证着这个古老国度的历史沧桑。就在40多年前,中国打开国门,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之际,南国之滨的一座新城应运而生了,这就是深圳。从诞生之日起,深圳就负载着不平凡的使命。 40年对比5000年只如时光一瞬。然而,就在这瞬间,深圳从一个不为人识的小渔村成为一个繁华的大都市,从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县城变成璀璨夺目的创新之城。40多…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