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眼睛明亮 头脑清醒 立场坚定

2020-11-11     来源: 解放日报     作者: 袁秉达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穿插引用和进一步阐发“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风雨不动安如山”等富有定力的诗句,令人眼前一亮、回味无穷。

  把握规律 认清大势

      “不畏浮云遮望眼”,出自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一诗。不畏“浮云遮目”,源于“身在最高”,富含“登高望远”的哲理。在封建社会的政治生态中,古人常有浮云障日、邪臣蔽贤的忧虑。王安石作为宋代政治家、改革家却对此毫不畏惧,展现了一身正气、志向高远。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不畏浮云遮望眼”,穿越时空、贯通古今,融通中外、纵横全球,论及的范围非常宽广,内涵丰富且寓意深刻。

  比如,面对世界大变局的时代之问,强调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善于拨云见日,把握历史规律,认清世界大势。

  又如,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始终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练就一双政治慧眼,不畏浮云遮望眼,提高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中青年干部要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真正锻造成为疾风劲草、烈火真金。

  在两岸关系上,强调登高望远、看清主流、把握大势,推动两岸关系克难前行。两岸同胞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对两岸关系走近走好的一致向往,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

  在国际关系上,强调以战略的眼光,坚持不懈地进行超越对抗、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探索和实践。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冷战思维、零和博弈愈发陈旧落伍,妄自尊大或独善其身只能四处碰壁。只有坚持和平发展、携手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真正实现共赢、多赢。

  从容不迫 志在必得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创作的诗词中频繁出现“乱云飞渡”“妖雾重来”“雪压冬云”“万花纷谢”“高天寒流急”“悬崖百丈冰”等,集中反映了只争朝夕建设社会主义的决心和意志——

  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严酷环境和重压之下,依然具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淡定与自信;面临西方封锁和苏联打压,抒发“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与豪情,表明“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追求与韧性;面对“凶神张口吐烟霞”等逆流,彰显“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风骨和傲气,坚信“东风压倒西风”的趋势;“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进一步阐明了攀登险峰、领略胜景的勇气、智慧和定力。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组合式引用和化用“乱云飞渡仍从容”,具有三个鲜明特点:

  其一,从战略定力的高度引用“乱云飞渡仍从容”,并与“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名句连用,凸显了我们面对风云变幻的严峻挑战,既有从容不迫的战略定力,又有志在必得的进取精神。

  其二,多次将“乱云飞渡仍从容”与“不畏浮云遮望眼”组合,表明无惧风云、风波、风险的挑战与考验,强调眼睛要特别明亮、头脑要特别清醒、立场要特别坚定,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道路。

  其三,化用“乱云飞渡”“风吹浪打”等名句,并与“只争朝夕”组合,既表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不怕风云变幻、暴风骤雨、惊涛骇浪,又表明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有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闲庭信步的淡定,更加主动办好自己的事情。

  化危为机 乘风破浪

     “风雨不动安如山”,出自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该诗采用写实主义风格和夹叙夹议方式,先写秋风破屋,次写群童抢草,再写破屋漏雨,最后推己及人、憧憬百姓愿景:怎样得到千万间宽敞的房屋,使天下所有的贫寒之士都能欢天喜地得到庇护,即使经受狂风骤雨仍安稳如山?

  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引用“风雨不动安如山”,意在彰显我们党在领导人民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以及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经风雨、化风险,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如磐石、稳如泰山。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征程中,要化危为机、转危为安、化险为夷,必须具备一系列条件:

  首先,党的领导最关键。

  中国共产党是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不断成长壮大的。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根本保证。

  其次,理想信念高于天。

  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就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一名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

  再次,增强忧患意识和工作能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面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的重要任务,特别需要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忧患意识,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

  最后,人民的大团结是战胜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我们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