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政法事业,其目标是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政法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政法工作在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中的地位更加关键。只有政法工作抓得好,人民群众才能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获得满足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抓好政法工作的关键,必须坚…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自觉的产物,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与精神动力。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给民族精神注入生机和活力,使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需要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更需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此,…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回应实践呼唤和人民企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习近…
习近平总书记18日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学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大要求,为加强学校思政课建设,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重要遵循。 全国教育系统和广大师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结合自身工作学习实际,认真思考新时代思政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坚定了全党全社…
内容提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饱含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饱含推动改革发展的辩证思维,饱含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创新思维。 理论思维是源于现实又引领现实的思想力量。习近平同志指出:“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也同样一刻不能没有…
文化冲突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下显现的现实文化图景与面相,其根植于文化认同、文化自我伸张、文化相互作用的语境下,实践地演变于世界权力均衡被打破的文化重新分布过程中,理论化地凸显在“文明的冲突”“文化有机体”和“挑战—应战”的经典解读范式上。 一、“文明的冲突”的解读范式 文明是指向整体性构成的集合体,是放大了的文化,即一个文化实体。因此,当前文化…
内容提要:上一个百年是人类历史上发生巨变的百年。今天,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加速发展,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全球化既深入发展又面临挑战,全球治理体系也面临变革。我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既发展自己又造福世界。 上一个百…
内容提要:“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习近平同志的这一要求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既是肯定和激励,也是指引和希望,还是信任和重托。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步伐,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决好为谁立言这一根本问题;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推出具有思想性、理论性、科学性、现实性、自主性、独创性的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与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紧密衔接,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有的使命担当,深切表达了党和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界的殷殷期盼与厚重嘱托。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为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根铸魂,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与时代…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