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5日至16日,全国大学生理论骨干培养和理论社团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南校区学人馆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山大学、吉林大学、西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四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来自广东省、吉林省、上海市、北京市等14个省市,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40多个高校的专家学者。
本次研讨会聚焦五大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取得了广泛的共识。在第一主题的研讨中,专家们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与大学生理论素养”,讨论了大学生理论骨干和理论社团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选择,一致认为理论骨干和理论社团的建设要回归马克思恩格斯经典,固化信仰,促进理论认知转化为理论素养。围绕第二个主题大学生理论社团建设的主要经验,分享了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北京科技大学求是学会、北京师范大学求索学社、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等理论骨干培养和理论社团建设的实践经验。在第三主题大学生理论社团建设的问题与发展走向的研讨中,专家聚焦社团建设的定位、理论基础、价值取向和长效机制等问题,提出了社团建设应自觉关注理论、自觉聚焦人、自觉进入网络、自觉回应重大问题的四个自觉的发展走向。面向主题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大学生理论社团建设,专家学者们就教育队伍建设、教育内容方法运用、制度保障和财力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围绕主题五大学生理论骨干培养和理论社团建设的整体研究,与会专家以自由讨论的形式,认为培养和造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事关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顺利培养,事关社会主义方向的正确保持,必须站在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的战略高度来看待大学生理论骨干培养和理论社团建设。
最后,李辉教授总结指出,大学生理论素养的培养,关键在于有效解决环境的复杂性、主体的选择性和教育的针对性三者之间的矛盾。对此,他提出了“以文化人”和“以学养人”的育人思想,强调理论骨干的培养,重点在于如何形成文化的氛围,通过陶冶式的学习方式,于润物无声中达到理论渗透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