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8-30日,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和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共同主办的“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小组”2016年学术年会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郇庆治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院长陈食霖教授、王雨辰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大学、东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林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东华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0余名代表就“《超越发展》中译本”“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地调研报告及其讨论”“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及其最新进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政治哲学基础”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对于《超越发展:拉丁美洲的替代性视角》一书的中译本,围绕拉美绿色左翼学者对“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概念本身的批判、作为发展概念替代之学理基础的“好生活”概念、抗拒与超越发展主义的拉美地方性实践以及“拉美悖论”(即“新资源榨取主义”抑或“后资源榨取主义”)等议题,与会学者作出了自己的理论阐释与回应。对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政治哲学基础问题,郇庆治教授、王雨辰教授和张云飞教授分别从方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和唯物史观的视角作出了各自的分析,认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关系和社会与自然关系之辩证关系的分析应成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基础阐发的着力点。此外,郇庆治教授、方世南教授、华启和教授还分别介绍了研究小组从区域一体化、生态现代化和绿色发展等不同视角对京津冀地区、江苏省常熟市和江西省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践的实地考察情况。郇庆治教授强调,应自觉地从生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层面来审视这些实践个例所凸显出来的问题,比如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社会)正义价值和理论基础、生态现代化理念与应用的中国语境及其政策化、作为生态文明创建路径的绿色发展的政治与政策意蕴等。
“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小组”成立于2015年6月,致力于研究中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构建一个全国性的学术网络平台并参与促进全球性的绿色左翼国际对话。此次研讨会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2016年度合作项目之一。在“社会生态转型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框架下,目前,包括“多学科视野下的环境挑战再阐释”中德研讨会、“绿色增长、绿色资本主义与社会生态转型”研讨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中国绿色左翼研究”研讨会、“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小组2015年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社会生态转型”博士生论坛、“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践实地调研”等学术活动已经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