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由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共中央编译局联合成立的“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基地”揭牌仪式 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传播”高端论坛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编译局魏海生副局长、中国传媒大学陈文申书记、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列主义文献信息部主任赖海榕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刘守训副书记、中国传媒大学廖祥忠副校长等参加揭牌仪式并讲话。中国传媒大学马克主义学院张付院长主持了本次揭牌仪式。刘东建教授发布了基地未来工作中拟进行的科研培育课题。
张静敏副教授作为基地教师代表发言,她表示基地的落成给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提供了更高更好的学术研究的平台,通过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反哺科研,也表达了在马克思主义传播领域研究的决心和信心。
赖海榕认为,中央编译局与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传播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锋队,有责任研究马克思主义、普及马克思主义,希望基地的成立能为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在世界的传播做出应有贡献。
廖祥忠指出,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基地的落成对传媒大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传播研究具有更加深远影响,希望本次基地的落成能够使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开花结果。
中央编译局与中国传媒大学共建“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基地”,发挥各自的优势,把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把科学研究与服务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结合起来,共同开展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大众化方面的课题研究和项目攻关。致力于培养一批优秀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人才,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大众化再上新台阶。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基地主任刘守训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正处于发展的大好阶段,我们要在相应领域发挥好应有的作用,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我们在面临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新挑战、新问题时,要掌握新规律、总结新经验,将其转化为传播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动力。”
揭牌仪式后举办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传播”高端论坛,成为基地落成后的首次学术活动,特邀请德国恩格斯故居博物馆档案研究员德特·索斯藤(Dette Thorsten)和德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论丛新辑》主编卡尔▪埃里希▪福尔格拉夫做主题演讲。德特介绍了恩格斯在英国曼切斯特的情况,回顾了恩格斯思想的历史脉络,以及恩格斯家族在恩格斯故居保护上所做的贡献。
卡尔▪埃里希▪福尔格拉夫先生则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编辑的新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关于政治经济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态度和观点,对于我们了解马克思主义在欧洲乃至世界的传播都具有重要意义。卡尔教授对现场到来的诸多青年马克思主义学者感到非常欣慰。
金民卿教授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外传播的可能性与必要性、问题与挑战出发,提出我们在对外传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要坚守住自身的话语体系,要理直气壮得敢于同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交流与斗争,要有文化担当意识,能够客观的面向外国公众讲好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中央编译局研究员鲁路以马克思关于法文版《资本论》出版的书信为依据,提出马克思在其理论进行国际传播时注重了不同语言的不同文风、不同国家受众的不同背景以及不同社会阶层对传媒的不同接受情况,马克思这种对于传媒的考虑这对于我们今后在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走向世界都是一种启迪。
人民大学副院长臧峰宇教授从加强中国话语体系构建的角度提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海外传播的过程中要坚守哲学话语体系,以合宜的方式讲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商讨与合作中着力阐述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成果。
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付希望,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研究队伍能够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基地能够发挥应有作用,搭建好平台、选好主题、请好嘉宾,真正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的孵化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据了解,中国传媒大学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基地,是国内首家部校合作的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机构,有望通过共建基地和举办此次论坛,集合中国乃至世界的研究力量和资源智库,共同致力于发展和繁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实现中国话语体系在世界的传播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