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学术研讨

北京高教学会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会2017年暑期备课会成功举办

2017-07-10     来源: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作者: 张智

为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的有关指示,落实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关于举办2017年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备课会的具体要求,北京高教学会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会2017年暑期备课会于7月8日至7月9日在北京中国石化会议中心召开。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处长王达品、研究会会长孙熙国以及副会长张加才、张秀芹、刘冠军、赵义良等出席会议,共有来自北京60余所高校122名教师参加了此次备课会。
教工委宣教处处长王达品做了重要讲话,他深入解读了当前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状况,系统分享了教工委下一步的工作设想,并对如何有针对性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指导意见。他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渠道,在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中具有深远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明确职责使命,敢于正视并处理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努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会议专门邀请了北京大学学工部部长张庆东教授介绍“95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张庆东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新一代青年人追求差异化、依赖网络、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更能够通过理性表达自己,也更普遍地具有较正确的政治价值观,这要求老师们要从更深刻的思想层面以理性的、科学的方法来教授课程内容,也为高质量地开展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会议特别安排了专家示范授课环节,以期实现协同发展、共同进步。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以教材体例为依据,按章节顺序逐一进行了说课授课。
首都经贸大学的刘冠军教授对绪论部分的教学进行了示范教学。刘冠军教授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备而严密、动态而开放、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这是原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整体性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呈现为具有“多层次结构的复杂系统”,它既是科学又是信仰。刘教授展示了实践基础上的现实的人与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当下社会及未来社会的关系,并从教材章节的划分中归纳出其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性、整体性。
针对教材第一章内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赵义良教授为大家做了示范授课。他从方法和方法论的辨析入手,强调只有有了方法,概念才能够成为体系;并认为方法论在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他结合具体案例解读了如何讲授唯物辩证法,如何让同学们从现实案例中自主学习辩证法的思想。首都师范大学的王洪波副教授以“联系”范畴主题,分享了课程设计的基本经验。他认为,课程引入应当紧扣实事时政、社会热点,一方面能够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同学们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现实的理论力量,而不是脱离生活与社会经验。
针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部分,北京大学魏波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刘新刚副教授进行了说课解课。魏波教授强调了如何能够让学生真正认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马克思并不是把真理作为一个在先的存在,这样真理就有一种垄断与被垄断的关系,从而形成同学与思想家之间的距离感。课堂的优势在于提供了一个场域,是老师与同学共同探讨真理的地方,而不是灌输知识的地方。刘新刚教授指出,本章应该谈哪些思想能够把握这个世界,为什么存在具有分歧甚至完全相反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和资本主义思想体系),以及基于马克思的思想体系所形成的认识世界的基础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张秀琴教授、赵玉兰副教授对第三章讲授进行了经验分享,赵玉兰副教授主要谈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关系问题,具体分享了如何生动地为同学们讲解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内涵问题,应当从马发史角度、文本文献研究成果的层面加深教学深度。
中国政法大学邰丽华教授把第四章的重点浓缩在三个概念中:商品、资本、剩余价值,并围绕三个概念设计了专题教学。清华大学的蔡万焕教授强调了在教学中解决如何让学生科学面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与西方政治经济的区别与联系方面,从次级贷款危机的案例中,具体地展示不同的经济理论的解释力和解释层次,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经济的理论深度对比出来。北京大学的宋朝龙老师也关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深刻分析重点分析了从马克思到列宁、希法亭对金融资本的解释框架。
研究会副会长张加才在会议总结中指出,本次会议堪称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教学研究高端论坛,会议强化了同仁之间的优势互补,注重课程教学水平提升的精准度、深入度和可操作性;会上既有老教授、大专家多年课程教学经验的分享,也有青年才俊锐意进取的新探索,既有宏观俯瞰式的解读和把握整体教材的学术大视野大脉络,又有条分缕析地发现多种课堂可能性的限度的探讨。本次备课会真正深入到了教学的核心区,解决了教学与科研与时俱进、深化发展的问题,提升了队伍的整体实力。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