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名家讲座

“名家领读经典” 北京高校市级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讲

2017-10-26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网     作者: 刘丹怡

10月25日,“名家领读经典”北京高校市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沧桑正道: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秋季学期第二讲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讲。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证据学研究所所长何家弘受邀以“刑事错案与司法公正”为题进行授课。社会与人口学院2015级本科生裴彧主持。
本系列课程是市委教育工委牵头建设的大平台、多中心、开放式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选修课、创新课、精品课。本学期授课地区划分为五个片区,其中中国人民大学作为第二片区主责高校,负责《沧桑正道: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系列课程的前四讲。
何家弘认为,十九大报告为我们今后的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我们所要认真学习和领会的精神内涵。他从“佘祥林错案”这一典型案例的分析入手,通过详细叙述案件的发生、立案调查、证据收集、审讯、判决等过程,深入浅出的讲明证据法学的基本原理和审案判案的基本原则。刑事错案具有普遍性,在刑事判案过程中在所难免,因此我们要正视刑事错案,积极维护司法的公平与正义。
何家弘说,公正是法律的精神,是司法的灵魂,要努力避免刑事司法中的十大误区。一要转向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就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二要转变司法观念,从军事斗争的执法观转向文明公正的执法观;从长官至上的司法观转向法律至上的司法观;从偏重实体的公正观转向重视程序的公正观;从查明事实的办案观转向证明事实的办案观。三要完善诉讼规则,完善公、检、法之间互相制约的规则;完善法院和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规则;完善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则和法官直接审查证据的规则;完善法院审委会和合议庭的议事规则。他介绍说,2017年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2017年4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这些新政策新规定的出台,有效推进了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高校的400余名师生现场听讲。
“名家领读经典”北京高校市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入推进“两贯彻一落实”,充分发挥理论名家的吸引力、感召力,为学习、宣传、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营造浓厚氛围。
据了解,本学期共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5所高校为开课高校,分片区讲授《走向复兴: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概论》《沧桑正道: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理论之光: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社会科学》《时代号角: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之路》和《中国方案:全球治理格局与国家外交战略》5门课程。课程主要形式包括专题授课、小组研讨、实践教学、答辩展示、汇报宣传等。与以往课程相比,本学期课程要求主讲专家从一本或几本经典著作着手展开论述,与“名家领读经典”课程的主旨更为贴合,另外也增加了学生课下研讨和社会实践环节,使课程内容更丰富,与社会实际的联系更紧密。课程通过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人民网教育频道、“宣教之窗”网站、“V思想”微信公众号、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放研修平台等载体共享教学资源,为广大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开展理论教育提供丰富素材支撑。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