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学术研讨

“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8-04-30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 王禧

为探究马克思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科研部、马列教研部主办的“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于4月27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北京市委党校、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在会上作主题发言。与会学者围绕马克思的生平与思想、马克思论中国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成员袁莎副院长在讲话中指出,今年正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对于国际共产主义的历史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世界上是无法否认的,他的思想在传入中国后,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应该感谢马克思为革命的理论所创建的丰功伟绩。中国进入新时代,依然需要进一步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断丰富和弘扬马克思主义。
面对当代世界与中国发生的巨大变革,马克思主义仍然能够为破解人类共同面临的时代问题不断提供前瞻性智慧,从而展现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因此,今天我们依然需要纪念马克思。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仰海峰教授表示,马克思通过一生的理论思考,为我们留下了最宝贵的科学态度。理论不是凭空创造的,马克思始终将理论的考察放回到历史生活的本身,将历史生活本身的变化和发展看作面对问题和理论的基础。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加强对资本主义发展史、科学技术发展史的研究,深化对历史变迁过程当中产生的思想的科学评判,加深对“特色”概念的科学理解。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吴向东教授表示,纪念马克思,最好的方式就是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我们通过观念的变革、制度的创新、主体性的释放,丰富和发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更为新的文明形态产生提供了可能性。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陈志刚研究员认为,从马克思诞生到现在200年,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他的思想为不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探索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思想旗帜引领人们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站在人类思维的制高点上,推动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展现出了理论的科学品质与风格。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副校长袁吉富教授表示,辩证法在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当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完成辩证法大纲是马克思曾经念念不忘的梦想。学界有责任继续深入探究这个未完成的难题,推动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发展。这是对马克思本人的一种深层的纪念。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晓萌副教授认为,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依然没有超出马克思的判断范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上是忠实于马克思主义对现代的回应的一个价值取向,是做出的一种独特性的理论探索和尝试。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马列教研部董彪博士认为,马克思从来不是作为一个纯粹的思想者和哲学家被引入中国的,他的思想始终同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境遇、时代命运密切相连。马克思不仅是中国革命的同路人,而且是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同时代人。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始终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灵魂。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孙要良副教授认为,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我们要全面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文化自信的理解,加深对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阐发,加强对新时代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系的理解,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发。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教研部王珍教授提出,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着新的任务,在现代化建设“强起来”的阶段,需要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中国化,这意味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同时也意味着外来文化的中国化。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马列教研部郭伦德副教授通过回顾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教训,阐发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国有企业理论的观点。新时代,我们需要新的国有企业理论,要在坚持人类发展和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寻求新的道路。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马列教研部左伟博士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是对以“历史终结论”、“西方中心论”和“文明冲突论”为代表的西方主流范式的突破。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冯海波副教授认为,我们纪念马克思不仅是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思想,还要像马克思一样做人做事做学问,坚持对待真理从不妥协的科学精神,致力于改变世界的革命精神,关心全人类利益的价值追求,牢固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本次研讨会内容丰富,讨论热烈。马克思虽然已经逝世130多年,但是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纪念和学习马克思、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一直是最重要的课题。中国进入新时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使命,我们要关注不断变化发展着的社会主义现实问题,在使命中呼唤担当,在使命中引领未来。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