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实践研修

全国高校“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吉林省巡讲团走进吉林大学中心校区

2018-06-10     来源: 吉林大学新闻网     作者: 吉小轩

学习新思想、宣传新思想、贯彻新思想,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长期政治要求。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提出了“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要求,吉林省高校工委作出了“学习新思想高校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统一部署。6月10日下午,全国高校“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吉林省巡讲团走进吉林大学,在中心校区鼎新大讲堂举行了宣讲活动。
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吉林艺术学院、吉林动画学院、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长春健康职业学院8个高校1000名师生参加了学习活动。活动由教育部主办,吉林省高校工委承办,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协办。吉林省高校工委宣传部部长张立军主持学习活动。
学习中,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韩喜平从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力量体现、掌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三个方面作了题为《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的宣讲。他阐释道,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他宣讲道,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信仰,要求我们成为有理想的青年一代。马克思主义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要求我们有着科学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他倡导道,青年学生要有理想、要多读书、要奋斗、要有责任和担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学习中,全国特教园丁、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海涵老师以《不辱时代,不负众望,做有为担当的好青年》为主题与参学师生共同上了一堂思政课。刘海涵分别用两个时代的伟人马克思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爱情、梦想”三个方面为故事背景,倡导当代大学生在青年时代对待学业要励志、勤学和刻苦,要树立志同道合、互相尊重、互相扶持的爱情观,要将祖国的建设发展融入自己的梦想。课堂上,她还结合残疾大学生成长成才真实历程,鼓励和引导广大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奋斗,做明辨笃实的时代榜样。
学习结束后,广大师生纷纷表示“学习新思想,同上一堂课”活动形式新颖,精彩生动,受益匪浅。学习新思想,有了新认识、新体会和新感悟。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思想和意志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