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正式宣布: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重大判断。围绕这一重大判断,报告明确提出了“三个意味着”,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紧密结合起来,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丰富内涵,为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民族复兴之维: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时代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党义无反顾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通过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浴血奋战,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使中国人民真正站立起来;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前,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的不断结合,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党、国家和人民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历史性转变。
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强起来的伟大时代,是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中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时代。第一,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第二,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党反复强调要正确认识新形势下面临的各种风险和考验,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第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新时代,党要带领人民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就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更加自觉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社会主义之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强大生机活力的伟大时代
社会主义经过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历时300多年。从对资本主义以前私有制的批判到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从对未来社会理想形态的初步探讨到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系统论证,逐步开展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和道德观念的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是在19世纪中叶实现的。以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为标志,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和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一般特征作了科学预测和设想,为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从20世纪初列宁根据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提供的历史条件实现的。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领导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体现着人类对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前30年艰辛探索中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新的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并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体系作出明确的概括。我们坚信:有习近平同志这一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的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定会展现更加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三、现代化之维: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向成功的伟大时代
现代化是一个全球现象,也是一个历史性范畴。中国的现代化既不同于西方的资本主义现代化,也不同于苏联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充分证明,没有国家的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就不可能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只有通过进行广泛、深刻的社会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扫除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才能为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行创造必要的前提和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提供了必要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最重要的决策是实行改革开放,进而开启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国的现代化是坚持共产党领导、彰显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追求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自然与人类深度融合的现代化,是推动中国和人类发展进步的现代化,它已经为世界现代化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也必将继续为人类的现代化贡献中国的智慧。十九大强调,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这一战略安排充分展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更加伟大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发展奇迹,探索出了一条既与西方国家所走过的现代化道路完全不同,又与苏联所走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明显区别,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反映中国人民意愿、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现代化新路,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走向现代化的全新选择。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中国人民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我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对新时代内涵的多维深度把握充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强大的前进动力和广阔的世界影响。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内涵,有助于深入理解新时代的伟大历史使命和艰巨历史任务,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各个方面的重大战略,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更大的胜利。
(摘编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8年第2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内涵的多维思考》,中国社会科学网 王禧玉/摘编)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