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如何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内涵丰富、特征鲜明的党建思想。
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整体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政治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党全国人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续写了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习近平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显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也是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的主题。
二、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党的建设根本原则
习近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制度优势、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人民利益和幸福的高度,论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在如何坚持党的领导方面,习近平提出了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的三项原则,即必须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始终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他指出,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越要加强党的建设。
在习近平党建思想中,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与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目标都指向进一步把党建设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为党的建设基本理念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两个永远保持”的任务,即:“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科学理念,就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要做到这些,就一定要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就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是在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锻造革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是党的使命、责任、品格、境界的具体体现,是沧海横流方能显出的英雄本色,是与党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奋斗精神联系在一起的优秀品质。
四、以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党内最突出的问题为党的建设基本思路
敢于直面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难题,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品格,也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的鲜明特征,是党中央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的必然要求。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真抓真管、严抓严管。
以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党内最突出的问题,是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的重要特点,并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正如习近平在2017年7月26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讲话中所说:“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五、以突出全面、贯穿于严、关键在人、落实于治为党的建设基本方法
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的重要内容。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重点是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关键在“从严”,要害在“治”。“全面”就是管全党、治全党,面向全体党员和各级党组织,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全面”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又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基础。因此,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牢牢把握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关键少数”是指党的干部队伍,他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执政骨干,是党的事业发展和胜利的中坚力量,因而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所在。“从严”就是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从严”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标准,又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之处。抓而不严,等于不抓。必须严抓教育、严整作风、严明纪律、严惩腐败、严选干部、严密制度。“治”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构建全面从严治党的体制机制,确保管党治党的各项举措落实到位。
六、以“赶考”永远在路上特别是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为党的建设历史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谆谆告诫全党:“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以“赶考”的姿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为实现伟大梦想而奋斗。与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永远在路上相联系,习近平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他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果,人民群众给予了很高评价,成绩值得充分肯定,经验值得深入总结。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
七、习近平党建思想的重大意义
第一,从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发展历史来看,习近平党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第二,从习近平党建思想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来看,这一思想是在深刻分析世情国情党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饱含着对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忧患意识,体现着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和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责任担当,蕴含着对其他国家执政党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经验教训的参考借鉴,既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特别是执政以来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也及时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鲜经验。
第三,从习近平党建思想的主要内容来看,这一思想是由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新举措组成的,内涵丰富而深刻、要求全面而具体。
第四,从全面从严治党实践效果看,在习近平党建思想指导下,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作者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双月刊)》2018年第3期《习近平党建思想的鲜明特征和重大意义》 中国社科网采编中心 禹瑞丽/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