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中共党史与党建

倾心民事做“樵夫”

2018-11-08     来源: 学习时报     作者: 何亚兵

一百多年前,革命先行者孙文化名“中山樵”,挥舞着反帝反封建的开山大斧,终生行走在致力实现“天下为公”的“大道”上,披荆斩棘、探路前行。一百多年后,共产党人廖俊波也以“樵夫”自勉,倾心听民声,俯身办民事,将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奉献给了闽北的父老乡亲,魂依“此水此山此地”。近日,中央追授廖俊波同志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并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廖俊波同志学习,传承“樵夫”精神、争做合格党员。廖俊波以“樵夫”之名,履公仆之职,做为民之事,百姓又岂不“思君夜夜”“把泪成雨”?
群众立场、群众本位,是“樵夫”精神的价值所系。以“樵夫”为名,就是时刻提醒自己也是群众中普通一员。廖俊波要求身边的干部,将群众心声放在第一位次,换个位子、俯下身子,站在群众立场看问题,认真为群众办实事。他孜孜以求,更身体力行,真正“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为民解难”,受到了认可认同,赢得了民心民意,也才有了乡亲们“俊波你好”这样朴素而真诚的亲切点赞。
不忘初心、不改本衷,是“樵夫”精神的魅力所在。以“樵夫”为名,就是时刻谨记为群众谋利益求发展的本心。廖俊波始终将山区群众脱贫作为第一要事,以“赚钱的事你们来干,不赚钱的事让我们来干”的承诺发动群众;以“愚公移山、滴水穿石”的精神想路子、出新招,苦心孤诣,变“垃圾村”为“美丽乡村”,变常年“省尾”为发展先进,也才有了百姓“像是掉进了蜜罐里”的乡语口碑。
担当奉献、担责善为,是“樵夫”精神的内涵所属。以“樵夫”为名,就是时刻告诫自己要苦干实干、多为善为。廖俊波将担当实干作为从政第一抓手,“哪里有急难险重任务,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主动担责、守土尽责,善于“春风化雨、以诚化人”,聚人心、提信心,努力集聚各方力量,将党的“好声音”精准接驳到地方发展的“光荣与梦想”上,也才有了“他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大变样”的良好政声。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意“落下去”,民心才能“聚起来”。落实民意、集聚民心,就需要千千万万个廖俊波式好党员好干部,甘为“樵夫”、为民“负重”。党员干部倾心民事做“樵夫”,也才会为祈愿能够“倾心余事做诗人”的万千百姓群众,开辟出抒写美丽中国梦诗与远方的无限空间。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