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7日至18日,“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理论与实践”高层论坛在江苏徐州召开。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江苏师范大学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部,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带一路”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承办。这次论坛是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而召开的。会议收到论文95篇,来自中国社科院、江苏师大、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民日报》等单位的百多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
江苏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岑红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邓纯东研究员在开幕式上先后致辞。岑红教授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各位学者共同交流和探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邓纯东研究员希望此次论坛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好作用。一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与研究。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理论与实践,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尤其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近几年,学术界虽然发表了很多研究与宣传性文章,但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与宣传还需要加大力度。尤其是我们作为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者,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习、理解与研究,必须走在前头,学得更深入,体现更高水平与更精准的理解。实现这样的目标,业内需要交流,论坛就是要推动学界、教育界乃是全社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准确理解,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方面内容理解的加深,从而带动全社会对这一重要思想的精准把握。二是促进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当代中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继承和创新。他强调,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也要发展,是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也是马克思主义成功实现中国化的基本经验,二者缺一不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也有过这方面教训。如何坚持与如何创新发展,理论界必须要做具体化文章,从理论上给党员、全社会正确地阐述清楚哪些是必须坚持,哪些需要在当代中国创新发展,我们的论坛目的就是致力于做好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应用的具体化文章。三是促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实践及其经验的科学总结。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实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的事业的发展。“五位一体”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主要内容。改革开放40年来,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成就如何认识,成功经验如何总结,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些必须搞清楚,如果把经验总结歪了,对我们今后继续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当前,在总结改革开放的成果与经验时有两种不好的倾向。一种是否定改革开放的成就。甚至认为中国就是因为学习西方市场经济,才取得了一些成就;另一方面是极端化地认为改革开放导致诸多恶果。认为当前社会凸显出来的一些不健康现象,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诚信缺失、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问题,食品药品安全、社会丑恶现象的存在,把产生这些消极现象的根源都归结为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不回避现实问题,今年全党全国纪念总结改革开放40年周年,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的若干重要论述为指导,准确地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质、成功经验,从理论上总结提炼成功经验,以便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推进,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成功。
华中师范大学俞思念教授,湖南省社科联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席汤建军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部主任刘志明研究员,《马克思主义研究》副主编汪世锦,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正平教授,《新华日报》副总编辑李扬研究员,江苏师范大学中华家文化研究院院长、江苏省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带头人陈延斌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卜祥记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主任蒋旭东,教育部社科中心特色理论处副处长郑丽平等围绕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理论与实践在大会上做主题报告。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石海兵教授等主持了大会发言。
在三个分论坛上,与会代表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发展、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等专题进行了交流研讨。邓纯东院长最后作会议总结,他充分肯定了论坛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方面所取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