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就是在社会主义遇到新的时代挑战时,实行了改革开放,从而在苏东剧变十年前,就引领党和国家毅然决然地摆脱了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在实践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理论上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之所以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因为他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又遵循了当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践逻辑,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又展现了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思维逻辑。阐释邓小平开辟新道路的实践逻辑和开创新理论的思维逻辑,有助于我们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必然性,从而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一、邓小平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逻辑
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从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走向最终剧变相反,邓小平之所以能从基本照搬的模式中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因为他敏锐地把握住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大要素。
1. 在问题导向中谋篇布局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抉择。邓小平先从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切入来谋篇布局。他在复出前写给中央的信中,率先批评“两个凡是”,认为它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强调要把毛泽东思想当作科学体系来看待。复出后,他在全党全军全国范围内推动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号召打破精神枷锁,解放思想;同时强调把毛泽东晚年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区分开来,从而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2. 在先易后难中逐步推进
改革开放是前人从来没有干过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理论和经验可以照搬,只能自己探索,而这一探索存在很大的风险。为此,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从经济领域进入,再深入文化乃至政治领域。在经济领域,他从运行机制入手,逼出体制的改革,再深化到基本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总之,邓小平的设计是先易后难,走的是一条渐进式、既积极又稳妥的改革之路。
3. 在把握大局中坚定目标
针对当时“资强社弱”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有人提出要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头”的战略,邓小平强调处理国际问题的方针,是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决不当头,有所作为。其价值目标,是不受苏东剧变的干扰,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同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处理国际关系。
4. 在总结经验中开拓创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但是,对如何实现现代化,我们没有现成的理论和经验,而只能“摸着石子过河”。于是,邓小平强调首先要敢试敢闯,在总结经验中开拓创新。
二、邓小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维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创,其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其流则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邓小平虽然没有写大部头理论专著,但是在他所表达的战略思想中,深刻体现了这两个逻辑的统一。邓小平是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了邓小平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思维逻辑。其主要体现在:
1. 理论与实践的互动
邓小平表达思想的方式,颇具个人特点。他重新复出,已73岁高龄,工作又日理万机,这使他的思想并非以大部头的专门理论著作形态呈现。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每一个新的观点的提出,都是先有群众实践的创新,再通过总结经验而上升到理论。即便是作为邓小平理论主题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也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历了将近四年改革开放的探索,才由邓小平提炼出来的。
2. 世界视野和历史视野的关照
邓小平之所以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是基于对当时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邓小平强调,中国要发展,就离不开这样一个开放的世界;而且,社会主义要兴旺发达,马克思主义要焕发新的生命力,也需要顺应这一世界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是在顺应历史潮流中而开创的。
3. 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统一
邓小平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所形成的重大理论判断和战略思想,都基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邓小平在重新确立和运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中,又丰富了思想路线的内涵,即它不仅强调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而且凸显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统一。邓小平强调实事求是就要尊重实践,而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因此尊重实践必须尊重人民群众。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致性,即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一致性。
4. 鲜明领导风格和朴实文风的融合
邓小平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创者,因为他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的杰出代表。邓小平本来就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员,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而他之所以能成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由许多主客观条件决定的。
从主观条件看,在百废待举和实现历史转折的年代,需要邓小平那样具有鲜明风格的领导者。他尊重实践,思想敏锐,常说要让事实来说话,因而他能善于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总是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去寻找新路子。
邓小平的领导风格,也体现在他朴实的文风上。他常说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道理,因而他不讲空话,在简明扼要的话语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8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网 阮益嫘/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