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全面总结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成就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未来30年的发展进行了科学谋划,全文贯穿着一条主线,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本质、动力、阶段、规律、模式、风险和目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谱写了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发展的本质和动力
社会发展的本质和基础就是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发展的本质是相通的,这正是社会主义先进性的体现。但是,由于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严重不发达的基础上,生产力发展“先天不足”,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就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为了迎头赶上,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化增长动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认为,社会发展动力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是系统动力。其中,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既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又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体现。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化解发展中的矛盾。
发展的阶段和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过程。从历史上看,这一过程呈现出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顺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改革开放,落实“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的飞跃。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奋斗目标,发展的基础不同,发展目标和任务就不同,任何一个时代只提出它自己能够解决的目标和任务。
在通向现代化的征程中,中国走出了一条独一无二的发展之路,这条道路被称为“中国模式”,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更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既保证了公有制以人民为中心功用的落实,又有利于发挥其他所有制的积极作用;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使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人,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成功避免了西方政治体制多党竞争引发的政治无序和政府空转。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熔铸在一起,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既是科学的,又是大众的。四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人类贡献了合作共赢、共商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路。
发展的目标
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的一贯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共产党所追求的发展目标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这就是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意味着发展要依靠人民,要承认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和首创精神;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满足人民真实需要,要把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能力的提升、人民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看作发展的最高价值追求和最终评判标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人,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社会发展目标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有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有最高目标和具体目标。人的发展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或终极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建设则是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目标。富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目标,其表征是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目标,其根本就是要通过积极稳妥的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文明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其关键就是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和谐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目标,其实质是通过构筑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使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美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的目标,其核心是走绿色发展之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只有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调推进,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军民融合战略,才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两个一百年”的伟大奋斗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本文系陕西省社科界2019年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研究”(2019Z174)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