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学术研讨

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高端论坛 ——分论坛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教学研讨

2019-06-14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马院     作者: 秦泽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回顾和总结新中国70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光辉历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继续打好新时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攻坚战,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宽、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学生进头脑,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于2019年6月9日在京举办以“新中国70年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为主题的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高端论坛。
6月9日上午举行大会主题报告。下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教学研讨分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900会议室召开。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晓荣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主任董佳副教授分别主持会议。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近30名教师参加会议。
与会教师围绕会议主题,分享了各自教学中的经验与方法,探讨了今后改进纲要课教学质量、夯实教学基础、提升教学成效的方法。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何虎生教授指出,纲要课教学首先要明确学科定位,纲要课教师要清楚自身教学目标和教学定位。纲要课教学要有学科带头人,团结带领纲要课教师增强学科认同感。其次,纲要课老师要自信,把握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授原则,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历史情境的还原。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刘辉教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注重内容,形式上不要太过于花哨。纲要课教学要重视课堂讨论,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形成更为充实活泼的课堂氛围。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王晓荣教授重点强调了历史与理论之间的关系问题。她指出要纲要课教学要以历史学为基础,从历史资料出发,阐述事实,构建历史逻辑。不仅要把握中国社会发展史,更要关注理论发展史,同时要做到中国与世界、历史与现实、史实与理论相结合。要在课程教学中坚定文化自信、突出文化自信,引领学生一同践行文化自信。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琛教授指出,纲要课教学不可照本宣科,要注意把握两条线索。一是世界发展史线索,将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史相结合;二是中华文明发展史线索,以中华文明“兴起-发展-高潮-衰落-走向复兴”来审视近现代历史。同时要注意吸收历史学最新的研究成果。
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宇副教授指出,华侨大学的学生群体比较特殊,需要兼顾内地学生、港澳台学生、东南亚华人学生等多方面。他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台湾学生的古典文化功底较强,纲要课教材中的些许古代史知识与他们之前接受的历史教育有所不同。为此,他撰写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版教材编纂献疑三则》一文,并就教材编纂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燚副教授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所盛行的“技术为王”思想是本末倒置,忽视了思想理论的吸引力、弱化了意识形态性、淡化了政治性、违背了“教学相长”规律。教学改革必须要有内容上的实质性创新,教学过程中应坚持教师主导下的“师生互动”。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凯斌副教授认为,加强大学生的民主教育,有利于维护政治稳定。从世界看中国,帮助当代大学生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引导学生根据国内外政治发展经验,总结民主发展的规律,培育大学生以理性平和的心态对待我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宫晓燕副教授分享了她的教学经验。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实施问题导向教学法,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第二,纲要课教学与时事政治相联系;第三,创设教学情境,提升教学的艺术性;第四,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大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善庆副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学生骨干宣讲”的实践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学生骨干宣讲为主要路径,深化大学生对纲要课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大大增强了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获得感,具有较好的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
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韩步江副教授强调,要在纲要课教学中让学生加深对新时代对理解,提出“以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理解和把握新时代的总体性”的教学思路,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来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永进博士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体系,其中毛概课和纲要课关系最密切,两者需要互相支撑。在纲要课的教学中,需要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一是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二是需要历史学理论的支撑。
此外,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桂华副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郭春燕教授、北京印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韩丽雯副教授、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学见副教授、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吴仁明副教授等老师还围绕“纲要”课堂教学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视角,教师-教材-教学三者关系以及纲要课教学改革等问题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研讨中,大家还对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学特点、内容设计、如何协调教学和研究的关系、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了充分热烈的讨论。
在听了各位老师的发言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主任董佳副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并指出纲要课教学在学科建设和深入教学等方面仍需不断改进,纲要课教师要坚持学科自信,把握好教学原则,切实依照学生上课的现实需求和纲要课的教学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质量与水平。
最后,分论坛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大家一致表示在此次研讨中交流了经验、分享了体会、加强了合作,是一次非常及时、解渴、提神的会议,非常期待下次研讨的早日召开。分论坛各老师还一致推荐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书记李桂华副教授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教学研讨分论坛的总结发言人,到大会主会场汇报本论坛的讨论情况。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