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学术研讨

上海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论坛举行

2019-07-13     来源: 光明日报客户端     作者: 曹继军

上海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中共中央机关的早期驻地,是见证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地方。如何利用上海拥有的红色文化资源,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和有效性?7月13日,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上海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论坛”上,来自全国2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建言献策,进行了充分探讨。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文选才在论坛致辞中表示:利用上海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能够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和有效性,对于高校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复旦大学教授、上海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肖巍认为,红色文化是开展思想教育的最好资源,高校思政课堂应充分利用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如何将上海红色文化和高校思政课结合起来,打造出更受欢迎的思政课堂。
上海市社联副主席、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忻平教授在全面分析了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现状后,也指出了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不足:第一,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尚需加强;第二,建党精神至今尚未精准提炼;第三,红色文化资源的时间概念仍不完整;第四,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管理政出多头,缺乏统一的管理。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曹景文教授认为,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红色文化在近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符号文化等成果,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只有加大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力度,才能够有效地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增强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彰显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更加有利于文化自信;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渠长根教授也指出,中国共产党的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奉献给中国社会、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中国未来的重大成果;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徐方平教授认为,对于广大思政课教师而言,教书育人,让处在“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学生,传承好红色基因,沐浴好革命的“阳光雨露”,助推他们“会当凌绝顶”,实现“成人成才”梦想,是应尽的重要责任;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秦淑娟教授坦言,青年学生思想引领过程中,“内容为王”是重要原则。这就要求青年思想引领工作高度重视优质思想资源的输入。广泛深入地发掘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极大地丰富和充实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容,也是为当代中国人精神的一种立传。安徽新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何小刚教授指出:研究传承红色文化的好方式之一,就是在高等学校有计划地结合本地实际,建立红色文化研究机构,开设红色文化选修课,并以此平台为基础,将红色文化的研究、传承不断发扬光大。(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曹继军)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