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思想政治教育

打造既有趣味又有品位的思政课

2019-07-11     来源: 广西日报     作者: 唐忠宝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统一”,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提升思政课的趣味和品位,使得课程既“有用”又“好玩”,必须首先了解学生需求,以用户思维有针对性地提升课程质量,并联合辅导员、学生社团和思政课教师,共同打造思政品牌。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一书便致力于收录既“有用”又“好玩”,既有品位又满足学生需求的思政课程。书中,老师们将弹幕引入教学,从马克思的哲学理论入手分析年青人的爱情,以亲身经历为学生分析十九大报告,关注学生关注的综艺、微博、朋友圈,和学生“互粉”,了解学生的喜好,增加共同语言,先迎合学生、再引导学生……他们的方法讲“活”了思政课,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将思政课的课堂带到了平时的生活中,真可谓“新时代的高校思政课”。
讲好“新时代的高校思政课”绝非易事,可以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一书中提炼出如下要点:
了解学生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一书中各位主张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教师们,就是通过教学设计,让思政课既有趣味,又有品位。进而解决教育部长陈宝生所说的“配方”陈旧、“工艺”粗糙、“包装”不时尚、亲和力差等问题。
提升课程质量。仅靠代际特征分析了解学生远远不够,还要根据对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生源地等差异化的学生群体的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教学内容,真正提升课程质量。比如书中有针对高职生写的《高职生,请背起你的理想》,有针对寒门学子写的《寒门学子更应努力自强》,有针对理工科学生写的《在理工科大学上思政课》,有针对在大学期间感到迷茫的学生写的《让生命怒放的三轮平衡法》,有针对入党和参军的学生写的《“入党”那些事儿》《为什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你准备好了吗?》……这样可以避免泛泛而谈,加强思政课的指导性。
打造思政品牌。书中提到的江南大学“宝哥说”思政工作项目,场场爆满,出现了思政课“一票难求”的情况。“宝哥说”团队由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工作室、学生理论性社团组成,发挥各自优势,每期活动策划充分听取学生意见。比如第一期的主题,结合抗战胜利70周年内容,老师们起的名字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与日本文化的反思”,学生说名字不好,他们改成“那年樱花败:无常的日本与纠结的我们”,结果课堂爆满。该活动已经连续举办11期,项目获批教育部首批思政工作精品项目,现场讲稿《宝哥说思政》2017年也已经在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其实,通过阅读《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这本书,我们会发现,正在打造思政品牌的学校和老师已经越来越多。例如本书主编,担任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施索华工作室”主持人的施索华老师,2016年在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开卷有理》节目担任过第一季《马克思靠谱》主讲嘉宾的卢刚老师,在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宣传片中担任主角并写有《不疯魔不哲学》一书的张明明老师,上海交大运营微信公众号“辅导员娘亲”的梁钦老师……可见,打造思政品牌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据悉,2019年6月11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一书获得了广西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我相信,这本书会承载着这100位一线思政课教师改革思政课的不懈努力和决心,传遍大江南北,影响并引领新时代的高校思政课!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