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学术研讨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端论坛在沈阳举行

2019-12-13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 赵徐州 曾江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赵徐州 曾江 通讯员 王喜满)12月7日,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共青团辽宁省委员会、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世纪教育研究院承办的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端论坛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谢晓娟和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蒋笃君出席并致词。开幕式由辽宁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张士清主持。
来自全国140多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家学者,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为政策依据,就若干深层次课题进行了讨论。谢晓娟在致辞中热烈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并简单介绍了作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基本情况,特别指出此次论坛对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制度,尤其是分配方式具有重要推动意义,对于新时代的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具有推动意义。
蒋笃君简单介绍了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河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学、科研、育人、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和鲜明特点,并指出此次论坛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平台。
张士清介绍了辽宁世纪教育研究院深度开发的思政课教学资源、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系统、思政课在线考试系统和全新理念、宏大视野、广博资源、多元模式的思政课教学平台,以及几十所高校建设的校内思政实践教学基地等情况。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大学、温州大学的多位专家学者作了主旨报告和专题报告,10位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和专家学者作了专题发言。本次论坛也得到了《社会主义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刊的深度参与和大力支持。
主旨报告环节由谢晓娟和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田军强主持。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先春作了题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的主旨报告。刘先春认为,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一是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全面考量,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二是坚定“四个自信”,毫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政治宣示;三是统筹“四个伟大”,坚定不移将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政治动员。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应对国际国内风险和挑战的需要。
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鹏颖教授作了题为《习近平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新发展》报告。田鹏颖深刻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制定唯物史观的哲学、政治经济、科学社会主义等三个基本维度及其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理论贡献,清晰阐释了唯物史观之马克思探索中的发现和恩格斯反思中的发展,从而论证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维、一种解释世界的基本原则永远在征途中,并以此为方法论前提,阐释了新时代习近平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特别是对社会基本矛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论述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明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邱吉作了题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的基本维度》的报告。邱吉从“四对关系、八个维度”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了详细讲解。第一对关系是“上下”,即从国家社会、战略策略、政策规章制度和个体群体、生存发展、长远中期近期上下两个维度解读;第二对关系是“左右”,即从激进——行为、态度、思想和保守——守护、守旧左右两个维度解读;第三对关系是“内外”,即从基本情况、中心意志、认知评价和高度评价党的领袖、党的显著成就、党的领导作用内外两个纬度解读;第四对关系是“前后”,即从国家、世界、历史和文化、理论、实践前后两个纬度解读。
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百人巡讲团成员、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健作了《如何理解和讲授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的》报告。张健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讲起,指出爱国主义“四爱”的基本内涵和爱国主义本质的四个依据,并强调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在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美艳主持的专题报告中,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带头人孙武安作了《实施专题教学的思考》的报告。孙武安结合他们多年来推行“一化六制”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就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化教学的实效性作了专题报告。他指出,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应是围绕特定的疑难问题而展开的有深度的探究性教学活动。专题教学在主题凝练上应有探究性和挑战性;在理论阐释中应追求彻底性和科学性;在案例资料的选取上应有权威性和代表性;在教学过程上应确保互动性和参与性;在价值导向方面要有原则性和政治性。为此,根据温州大学的实践,他认为好的专题教学要坚持“六位一体”的设计思路,即以疑难问题为中心,以讨论对话为基础,以鲜明观点为统领,以丰富内容为支撑,以深刻解读为关键,以手册制度为保证。
山东大学克思主义学院(威海)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吴文新作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学科门类化建设的讨论》的报告。吴文新教授就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中存在的学科分类与划界模糊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和热议。
在沈阳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许晓辉主持的专题发言中,营口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彭飞以“构建立体教学模式,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为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秋生以“现代化的三个向度”为题,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海涛以“习近平关于民营经济发展重要论述的哲学底蕴”为题,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云霞以“如何坚持思政课知识性与价值性统一”为题,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邢文利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创优的供需结构研究”为题,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小李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问题研究”为题,辽宁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洪泽以“思政课教师的话语影响力”为题,南方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王德军以“‘双区’建设背景下的深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题,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齐艳霞以“多维立体软植入提升思政课专题教学硬实力”为题,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丁涛以“高校思政课内外协同问题初探”为题,分别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等话题提出诸多重大关切。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喜满在大会总结中指出,来自全国140多个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200多位代表的大力支持,拓展了论坛的广度;聚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政课创优上的思想火花,照亮了论坛的深度;学习新思想、礼赞新时代、建设新马院的理性和热情,提升了论坛的高度;作为深入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政课创新的“营养套餐”,延伸了论坛的长度。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