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研究所、《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共同主办的全国"爱国主义与时代精神"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顺利召开。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教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副主编查朱和编审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研讨会开幕式由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进功教授主持。
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彦教授在致辞中指出,2019年是爱国主义大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盛大庆典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为厦门大学召开此次会议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并从厦门大学历史发展的角度,深入阐述了厦门大学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认为爱国主义教育要结合广大青年的特点,分析现象、寻找规律、对症开方,才能不断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教授在致辞中指出,201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爱国主义与时代精神"为研讨会的中心主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次研讨会将有利于加强学术交流,有利于培育学术新人,有利于传播爱国思想。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副主编查朱和编审在致辞中指出,现阶段中国面临着错综复杂的挑战,我们需要继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夺取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并强调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性。
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进功教授主持开幕式。
本次会议分三场发言。在第一场发言上,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教授认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做好爱国主义教育。第一,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第二,要全面凸显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第三,要优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路径。原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武汉大学骆郁廷教授从破与立角度阐述了爱国主义教育,第一,要破历史虚无主义,立历史唯物主义。第二,要破西方的舆论诋毁,立中国的国家形象。第三,要破崇洋媚外的现象,立深厚的爱国情怀。第四,必须破精致利己主义,立使命担当精神。原西南大学党委书记、西南大学黄蓉生教授指出,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从明确根本遵循、抓住本质要义、塑造国际视野、进行现实关照的四个关键词深入把握。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永贵教授指出,要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三重逻辑中领会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大平教授结合南京市原栖霞区十月村的毛主席的故事资源,分析了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走进人民记忆,激发民族认同的作用。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进功教授从闽西红色资源角度深刻阐述了闽西红色资源对深化推动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走深的重要实践价值。
在第二场、第三场发言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与中国和平发展"、"爱国主义与四个自信"、"爱国主义与五四运动"等议题展开了深入阐释和激烈讨论。
此外,本次会议专门设置了研究生学术论坛,来自全国高校的青年学子围绕着"爱国主义与时代精神"这一主题阐述其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解。
本次研讨会闭幕式由《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张楠主任主持,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张有奎教授进行总结。
本次研讨会在学界反响强烈,其中关于在新时代中如何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如何深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探讨,对我们全面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