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9-12-30浏览次数:213
12月28日,由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首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高层论坛在徐汇校区外宾楼101会议报告厅举行。中共中央党校原校委委员、中共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韩庆祥教授,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宗爱东,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晔教授等出席开幕式。来自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家及师生代表、媒体代表等相关领域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本次论坛开幕式由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主持,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晔教授致辞。
李晔在发言中指出,为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学校主要从加强领导、建立完备教育系统、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成立“4+1”教学创新团队、集体备课、建立实践基地、推进大中小课程一体化等7个方面不断优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
中共中央党校原校委委员、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韩庆祥教授作主旨报告。他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核心要义、思想精髓、主题主线、四个伟大、精神实质、理论创新等十个方面深刻解读了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术性及逻辑性。
大会主要分为四个议程,议程一由《中国社会科学报》编辑部主任郑成宏主持。同济大学陈大文教授认为思政课程要有系统思维,突出重点,更要抓启蒙教育,有针对性,讲求实效,让课程适用性更广。上海交通大学胡涵锦教授强调在课程建设中要聚焦概论课程历史回顾、内容与框架的梳理、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同时还要找准解决途径。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宗爱东解答了课程创设的两个问题,并提出习思想概论课程讲授中应当结合学校专业特色讲解、以开放作为课程特色使学生学有所用、课程讲解建立在成熟师资基础上等三点要求。华东师范大学王建新教授点评中充分肯定了各位专家意见,并指出高校思政课应正确处理好课程性质及定位、并理清与现有课程的关系问题。
议程二由《江淮论坛》杂志社编辑部主任焦德武主持。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杜仕菊以经验总结的形式,就师资设置、内容框架设计、理论联系实际三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上海海事大学董金明教授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出发,在教学素材中能够体现学生专业、学校行业特点,在课程模块上体现高瞻远瞩,在学科研究上加强和专业课老师协作及同类专业学校的交流。上海大学邱仁富副教授简要介绍了所在院校思政课改革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实现了从解决思政课教师单兵作战问题到通过问题深化对该课程进行整体性理解和把握。赵鸣歧教授点评中指出本次会议形成了一些建设性成果,应当把这些成果上升为上海经验,为全国做出表率。
议程三由上海理工大学金瑶梅教授主持。上海海洋大学董玉来教授就怎么让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这四个问题展开论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秦淑娟教授结合学校特色,分享了学校设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课程的八个专题逻辑。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社科处副处长杨国斌教授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含着伟大、发展、认识和传播四个关键词,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新宁副教授根据“30讲”和学习纲要将习思想的教学体系概括为“八论”。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高湘萍教授指出,要让先进的理论入心入脑,需要把握两个问题,一是知、情、行之间的关系;二是知、情、行的认识规律。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教授指出上海思政课程的首创性、整体性、概念的前置性在整个思想政治历史上不可撼动,要让大家认识到更多的中国系列,还有很长路要走。
议程四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李国娟教授主持。上海师范大学周中之教授结合几十年教学经验深刻阐述了“习思想的内在体系与课程专题设置”问题。宁波大学孟献丽教授阐述了“微”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困境及对策问题。上海政法学院徐俊峰教授总结了习思想概论课程建设过程中要专业化、一体化、特色化。上海师范大学张正光教授讨论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的机遇与危机。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贾淑品教授认为各位专家发言内容启发性强,她认为《习思想概论》体系庞大,要抓准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既要立足总体布局,又要突出战略布局问题,以深入理解此课程的精髓与要义。
本次大会闭幕式由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此次会议搭建了平台,凝聚了共识,明确了方向,是回首过往、反思当下、展望未来的重要节点,同时对马院及马院思政课的发展提出美好愿景。
下一阶段,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结合本次论坛理论成果,加强课程实践路径创新及丰富课堂授课形式,使思政课堂“活起来”,从而能够“火起来”,真正做到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生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