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教学培训

抗“疫”元素融入网络课堂,思政教育云端“开花”

2020-04-13     来源: 三湘都市报     作者: 通讯员 谢莹苹 朱小娇 记者 刘镇东 黄京

“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谢谢你,感谢有你,世界更美丽。”这一段为抗疫英雄们所拍摄的手语视频出现在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长沙航院”)思政课网络课堂上。同学们在网络课堂观看后纷纷表示,这样思政课总能带给他们小惊喜和大感动。
多方式教学打造有意义的思政课堂
为了实现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目标,长沙航院借助优学院等平台展开思政课网络教学,打造“思政课战疫小课堂”。战疫小课堂改变传统单一讲授教学方式,采取多种手段和情境让课程变得有意思,吸引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参与课堂。最终获得知识输入、情感共鸣和价值观提升,从而实现思政网络教学的意义。例如在株洲援鄂紧急医疗队归来的时候,思政课教师就走到了大街上,将思政课从网络视频学习转变为直播教学,“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思修课老师,很多人好奇为什么老师今天会站在户外给大家直播上课,其实我在这里是要做一件重要的事情,今天株洲援鄂紧急医疗队回程,我们一起来迎接英雄们回家”。
课程直播过程中收到很多同学的即时回复,数控1901班张铭阳同学说“第一次听老师讲课激动到热泪盈眶,感谢医疗队员为湖北做出的贡献,他们之中很多人都是“90后”还有“00后”,由此可见,我们是有担当的一代,是有希望的一代,是大有可为的一代。我一定要努力奋斗,不辱使命”。
课后大家感受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自觉担起社会责任,正确认识困难,积极传播正能量,以坚韧不拔和勇于斗争的精神为打赢这场抗疫大战尽一己之力。直播网络课程是一个富有挑战的尝试,也是当下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全民抗疫是举国关注的时事,将两者与思政课堂结合,同学更容易在这样的思政战疫小课堂中产生情感共鸣。通过教师讲述医护人员向核心疫区前进的义无反顾,感受直播画面中群众对于英雄归来的热烈欢迎,引导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样的思政课既有意思,又有意义。
坚持学生本位打造自我解惑的思政课堂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单单让他们成为知识的被动吸收者,更应该引导他们成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自我解惑者。思政课堂上应当强调学生的“皱眉率”,即学生在课堂中的思考。鼓励学生带着真疑问,真困惑进入课堂。长沙航院思政理论课教研部针对疫情期间社会上的各种热门事件,结合思政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展开讨论。例如以“伟大的人民”为话题,针对西方一些国家疫情之下公民狂欢、医务工作者集体辞职等现象与我国人民自觉居家隔离、全国4万医务者逆行援鄂等现象进行对比,组织同学们在线上进行讨论。
在网络课程互动中,通航1905班王梓萌同学说:“我们要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在服务人命、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飞行器制造1904班熊炜杰同学说:“百台机器、四千余名工人争分夺秒修建医院;成千上万的物资调配武汉;全国各地纷纷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落实到户,精准到人;各界人士踊跃捐款捐物。看着新闻报道的这一件又一件事,它们时刻感动着我们。无论是医护工作者夜以继日的辛苦付出,还是全国亿万人民众志成城的相互支持,都让人热泪盈眶。这就是今日之中国,强大的中国,团结的中国,有爱的中国。”
自1月至今,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思政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全民抗疫的情境下,将网络思政课沁润人心发挥抗疫精神堡垒作用,要求教师有扎实充分的准备,更要有审时度势的观察、与时俱进的创新。如今,国内疫情形势有所好转,长沙航院思政课教研部教师正在为全面复学做准备,积极开展集体备课、课程研讨,充分挖掘抗疫育人元素并将其融入到思政网络在线教学中,使得本身抽象的网络课程具有情景化、生动化,让教学更加具有感染力,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旨在让学生真学真懂,知行合一,让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规则教育和爱与感恩教育融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为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持久战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责编:杨斯涵]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