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实践研修

安徽工程大学:假日遍开思政之花

2020-04-20     来源: 安青网     作者: 本报记者 张华 通讯员 郭广春

编者按 年年岁岁花相似,今年寒假不一般。受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大学生经历了一次非同寻常的漫长假日。对于安徽工程大学来说,他们倾心打造的“假日思政”业已成为我省教育领域的育人品牌和名片,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和点赞。对于这个漫长的寒假来说,他们自然没有闲着。“假日思政”深入人心,不仅是形式上的,更有着深刻的内涵和时代主题。在坚实的实践中,在发展与变革的时代潮流中,大学生正全员、全程、全方位沐浴成长。
主题教育
决胜2020,假日里的网络思政课
寒假以来,安徽工程大学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开展“决胜2020”网络主题教育活动,团员、青年根据部署安排,利用返回家乡的机会,用文字、图片、微视频、社会实践、分享宣讲等方式展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好政策,大变化,小故事”。
构建“多视角”参与渠道
“假日思政”工程是该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项目,是全面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寒假前,分管校领导主持召开“决胜2020”网络主题教育活动工作推进会,就活动方案、组织形式、部门协同、评选表彰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并要求抓好落实,引导团员、青年在网络主题教育中增强对全面实现脱贫攻坚任务和“两个100年”奋斗目标的自信心、自豪感。
“决胜2020”网络主题教育活动涵盖自媒体平台展示并集赞、主题社会实践及分享两大类,包括百字说、原创图、短视频、微实践、微分享、微访谈、微文学等七个主题。团员、青年观察、参与、实践并撰写、拍摄图文作品,借助自媒体平台展示个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的认识思考、体会感悟等。多类型的参与方式为团员青年提供了“多视角”参赛机会。
打造“多维度”展示平台
“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战“疫”非常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在该校团员、青年中掀起了学习热潮。参加“决胜2020”网络主题教育活动的学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了更大的信心,他们努力克服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把原本计划线下进行的观察、实践转换到线上,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认真当好观察员、宣传员、志愿者,他们用青年的话语描述自己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对祖国繁荣昌盛、早日实现“两个100年”梦想的憧憬,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热烈期盼和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的坚定信心。团员、青年的网络空间和朋友圈里满是对“决胜2020”的坚定信心、满是对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是团员、青年在假日里上的一堂生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该校3000人通过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QQ空间、抖音、B站等新媒体平台展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体会和感悟,总浏览量达100w+、点赞量50w+,一些优秀品单篇获得超万次的浏览量和点赞量。
收获“多层次”价值体验
在山东省阳信县,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学生王明海寻访当地农村贫困户和低保户,向他们宣讲党和国家各项民生政策、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体会,并在QQ空间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他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对历史和人民做出的庄重承诺,每每在宣讲中说到这里,我心中的自豪感和使命便感油然而生。”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学生陈子昂用一篇《“白昼流星”终将实现》表达了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胜信心。他说:“全面脱贫迎来了最后的关键考验,它就像白昼里的流星,是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奇迹’。但本次青阳之行用事实告诉我,在党的领导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纵使是‘白昼流星’,也必定会实现。”
管理工程学院学生贺如意从自己的成长历程出发,对“年味”和过年方式转变进行了观察和思考。写在春联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从“吃饱穿暖”、“丰收”到“多姿多彩”,从全家人围在锅屋做年饭到订酒店年饭、旅游跨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进步,“年味”发生了变化,方式越来越多种多样,但人们对于情感的寄托和对家人美好的祝愿不会改变。
“决胜2020”网络主题教育活动是该校师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该校2020年“假日思政”工程和实践育人的重点内容之一,是继“我家这40年”、“我的中国说”网络主题教育活动之后又一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实践。
志愿服务
“海芋花”的爱国卫生约定
连日来,安徽工程大学“海芋花”学雷锋志愿服务团队积极响应学校关于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弘扬劳动精神的号召,主动寻访身边默默奉献在爱国卫生运动一线的人和事,以多种形式参与到基层的爱国卫生运动之中,不断涵养与传播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汇聚的责任与奉献精神。
寻访“橙衣天使”
“疫情期间,您一直坚守在城市卫生保障的第一线,家人担心您吗?”在天长市,平日里人头攒动的广场上只有几位清洁工人的身影,“海芋花”志愿服务团队队员王慧与环卫清洁工人张向华拉起了家常。“担心啊,每天出门前儿媳妇都要帮我检查口罩有没有戴对,儿子一直劝我把工作辞了安心养老……疫情再严重但垃圾总要有人去清理,我不能看着这个城市臭了嘛”。
在陕西省西安市,队员李赵琦清晨走出家门帮忙环卫工人一同打扫街道。环卫工人李芳一边忙碌一边向李赵琦倾诉疫情中的故事。“有天早上5时半左右,因为街道发现了一例病例,因此我们都要接受隔离。其实自己倒是没啥担心,主要是隔离后,面对父母、子女时,想要亲近却又不敢,这才是自己最难过的事情。”她用稍微有点颤抖的声音说。
“海芋花”志愿服务团队队员们分别在陕西省延安市、浙江省嘉兴市、山东省滨州市,我省合肥、蚌埠、淮北、滁州、六安、巢湖等市记录城市“橙衣天使”的奉献故事,并力所能及地向他们赠送一些口罩;接过环卫工人手中的扫帚,与他们一起感知清晨四五时中的城市,默默感恩他们的奉献。
深入基层调研
队员刘一帆专门采访六安市九公冲村卫生室的主治医师金钟顶,了解他们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工作。他说,在疫情初期,卫生室的口罩、消毒液等医疗防护用品极其缺乏,乡卫生院紧急调派各类物资,基层工作人员坚守岗位,帮助老百姓渡过这次难关。
队员音圣琛在合肥市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区七里塘街道星火社区担任疫情防控志愿者。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陈衷告诉他,“特殊时期有些居民防范意识差,出门不戴口罩,当时可把我给急坏了。我们每天安排道路清扫、住户楼及公共场所消毒。希望大学生自觉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遵守公共卫生道德,发扬爱国卫生运动精神”。
队员彭云龙在寒假一开始就到基层开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4月8日,他到郎溪县卫生局爱国卫生办公室、城市管理局走访请教爱国卫生运动的经验、做法。爱国卫生办公室主任董明昊说:“新时代的大学生有着更强的卫生意识、更好的发展平台,要进一步提升卫生意识,并传递给更多的人。希望你们无论今后处于什么行业,都不要将社会和人民的困难置身事外。”
线上线下联动
18名队员通过线上相约,一起行动起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在以“防疫有我,爱卫同行”为主题的爱国卫生月活动中发挥好示范作用,引领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他们不仅走上街头、走进基层调研、访谈和劳动,还主动帮助家人打扫卫生、烹饪美食等,在居家劳动中涵养劳动精神。
清明节期间,家住甘肃省敦煌市的队员车亚丽做了满桌的拿手好菜,有当地特色大盘鸡等,让辛苦忙碌农活的爸妈回家能吃到一顿“爱心大餐”。妈妈说:“宝贝女儿做的菜很棒,进步也很大,有女儿在家的这段时间,天天给家里做饭,爸妈轻松了不少,每次回家都能吃到女儿做的饭菜,真的感觉很幸福。”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美食、家务技巧,成为父母眼中的“美食家”、“勤劳的小蜜蜂”,涵养的是劳动精神,培育的是家庭温情。
队员们还用线上微宣讲、线上沙龙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宣讲爱国卫生运动知识,分享参与劳动教育的感悟,在同学中传递和弘扬新时代大学生应当有的劳动精神。他们相约:返校后,一起带头参加校园劳动实践,从寝室抓起,从校园做起,号召、带动更多的同学与我们一起创建“文明寝室”、“最美校园”;利用线上、线下等多种传播手段在同学中普及相关卫生知识,使大家真切地认识和理解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意义。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张华、通讯员 郭广春 采写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