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教学改革

青椒说两会 第7期丨举旗定向踏征程,砥砺前行开新局

2020-06-01     来源: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作者: 中心办公室

青椒说两会
奋进新时代  筑梦新征程
李  蕉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实际上我们这一代人也有这个情结,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啊。共同富裕。”这是习总书记今年参加经济界委员联组会时,一句饱含深情的暖心话。一代人的“情结”,讲出了共产党人的使命,也体现着共产党人的担当。2013—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42次“下团组”,和代表委员亲切交流、共商国是,尤其是对民生改善、精准扶贫等社会重点关注的领域,折射出执政为民的根本理念。而今年面对疫情大考,中央全面布局,不惧挑战,在“六稳”“六保”的策略下,力争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这一系列举措,都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与担当。毋庸讳言,当今中国所面临的考验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从力学角度来说,“转速加倍,向心力则需升至4倍”;与之类似,在变局之下,时代呼唤着一个能勇于担当、凝心聚力的党。对老百姓的“情结”,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才能在风雨中锻造出一个愈发团结、愈发坚韧、愈发朝气蓬勃的党,这亦是今天的中国共产党。
陈培永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
在我看来,每年的“两会”尤其是政府工作报告要发挥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个方面是在总结成绩、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思路,出实招硬招,为本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举措、硬核方案。第二个方面是提振民众的精神和信心,出虚招无招。这方面的作用是无形的、润物细无声的,但不能说不重要,我们说无招胜有招,无为无不为,它要提供的是软实力、精神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不例外,只是我们碰到了新冠肺炎疫情,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出现对我国面临的困难、挑战、风险的描述,比如说,“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发展任务异常艰巨”,“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我国发展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等。疫情之下,如何发挥好“两会”第二个方面的作用,让人们坚定信心,以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各方面的工作中,助力实现我国发展的主要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难度也更大。我们也确实需要回答的问题是,疫情之下政府做好工作、完成发展目标的底气在哪里?政府工作报告其实提供了答案:我们有独特的政治和制度优势、雄厚经济基础、巨大市场潜力,亿万人民勤劳智慧。这需要我们思考和阐发,也需要在具体实践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好这些优势。
谢玉进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教育与引导学生自觉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是思政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过去的2019年,香港发生“修例风波”以来,反中乱港势力公然鼓吹“港独”“自决”“公投”等主张,从事破坏国家统一、分裂国家的活动,公然侮辱、污损国旗国徽,蓄意破坏香港社会秩序,暴力对抗警方执法,严重影响了香港的繁荣稳定,对国家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也对思政课教学如何讲好“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问题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令人振奋的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主张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筑牢“一国两制”制度根基具有重要意义。这也为思政课教师“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讲好“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问题,回应好学生对香港“修例风波”等相关问题的关切提供了重要的思路与遵循。
张  智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因疫情影响,今年两会会期虽然缩短,但受国内外关注的程度却丝毫未减,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把脉问题、聚焦发展,指示方向、划定重点。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指出:“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这是对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申和深化。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和基本原则任何时候不能丢。社会主义使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是建筑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社会主义提倡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不断扩大社会福利,实现社会平等,共同富裕。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得到充分彰显,社会主义的精神信念得到了极大弘扬。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两会已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只要我们勠力同心、真抓实干,我们的社会主义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人民群众日子就能越过越富裕。
张明明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2020年的全国两会,是传递中国信心、凝聚中国力量的一场盛会。从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以及参加政协联组会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到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处处聚焦民生,事事关乎民生,再到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激活发展新动能等议题展开的热烈讨论……你会发现这次“两会”的形式变了:报告变短了,会期压缩了,采取“网络模式”了,但初心和使命的“C位”不变,“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情怀不变,奋斗奋进的热情与姿态不变!5月27日下午,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讲话强调,我们要从伟大抗疫斗争中汲取力量、坚定信心;要紧扣目标任务提高履职能力、增强工作实效;要为实行中国式民主发挥作用、作出贡献。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经常对学生讲,我们正在经历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历史从兴盛——衰落——复兴的一次正反合。在这个伟大的历史合题中,我们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剧作者”,青年人凝聚而起的力量就是国家的力量,青年人的担当决定了国家的风骨和担当,只要我们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
夏  璐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2020年5月21-28日,非常时期的两会在北京顺利召开,这次会议因新冠疫情而延期召开,不仅备受国内媒体关注,也吸引了国际媒体的全方位报道,认为中国由此向世界传达了重要信息。熟悉当代中国政治运作机制的外媒都知道,两会这一中国每年最重要的政治事件通常会在3月初。今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比往年份推迟了两个多月,但还是顺利召开了。这是中国向外界发出的最强烈信号:即中国官方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大战略胜利,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成效。最糟糕的时刻或已过去,日常生活即将回来。除了关注疫情防控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之外,外媒更关注2020年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向。欧洲各大媒体均指出,经济话题是2020年中国两会关注的重点,并评价中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如降低央行贷款实际利率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既有针对性又相对谨慎,对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外媒对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做了充分报道,其中特别提到了“六稳”工作,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和稳预期。外媒评价中国政府在2020年下半年将实施该战略涉及到中央政府出台新政策和加强现有政策,包括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主流外媒在涉及中国时政问题的报道中,往往更注重中国官方的权威发布,这一方面体现了外部世界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关注,另一方面也突显中国国内政治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们将邀请“青椒论坛”主讲人,结合思政课教学,就当天全国两会热点、重点问题进行分析解读,敬请关注。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