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课程建设(理论教学)

人大团员青年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高校毕业生代表的回信

2020-07-10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学生处 校团委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7月7日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肯定他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对广大高校毕业生提出殷切期望。对新时代中国青年高度评价,寄予厚望。
总书记的回信在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学子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倍感振奋和鼓舞,并第一时间认真学习回信精神,交流分享心得体会。
他们,刚刚毕业
细细阅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我感受到了总书记对广大高校毕业生投身基层工作的殷切期望和肯定,也体会到了个人理想与家国情怀的共振。基层是一个实现全方位成长的大舞台,投身基层有助于我们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具体轨迹,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人民所需,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家国情怀形成合力,从而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伟大梦想。青春之歌已然奏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而基层正是一个与广大人民群众连接的有力舞台,奔赴基层,正是青年实现价值、展现担当,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的生动体现。我辈定当脚踏实地,扎根基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刘文龙
社会与人口学院硕士毕业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三农”问题研究的人大人,我的个人理想是扎实做好“三农”研究,努力让未来中国农业成为现代化的具有永恒魅力的产业。中国农村是令人向往的地方,中国农民是值得尊敬、令人羡慕的职业。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下,作为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人大学子,我将时刻秉承着母校“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理念,传承学校红色基因,实事求是地做好“三农”调查研究,有情可依,心存信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张琛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毕业生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是在承担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毕业之际,我选择把青春写在家乡的红土地上,回到云南做一名普通的中学英语老师,把当年人大播种在我心里的种子,播种给更多的孩子。作为人大校园里最普通的一个农村大学生,这是人大在教给我知识之外,教给我的“富于实际精神”的责任和担当!这是人大人“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坚守。我会坚守自己的岗位,努力工作,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我相信这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一种品质,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点滴力量。
——张建
外国语学院本科毕业生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所说的,作为“战疫一代”的高校毕业生,我们生逢其时、肩负重任。在举国上下抗击疫情的战役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无私奉献的牺牲者和奋斗者,他们都是我们前进路上的榜样和引领者。毕业后,我选择赴新疆基层武警部队任职,这也是当时我报考人大武警国防生时的初心。在人大的专业教育让我牢记“铁肩担道义”的使命,部队的历炼也让我愈发坚定携笔从戎、报效祖国的决心。未来的征途中,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嘱托,将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邹文昌
新闻学院国防班本科毕业生
四年的博士求学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提升了研究能力,丰富了知识积累,拓宽了人生视野,收获了真挚的师生情和同窗友谊。感谢恩师的谆谆教诲,不仅带给了我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学术态度和孜孜不倦、辛勤奉献的匠心精神,更教导我要规规矩矩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吾生有涯而知无涯,博士毕业是学生生涯的终点,也是下一个人生阶段的起点,但是学习没有终点。我会铭记这段难忘的岁月,在未来的人生征途中,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不忘初心,不负韶华。
——陈博天
财政金融学院博士毕业生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是给我们2020届毕业生最珍贵的毕业礼物,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家的一件件大事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总书记所说“生逢其时、勇担使命”的涵义,也使我铭记母校“奋斗有我、使命在肩”的谆谆教诲和期盼。作为一名人大公管人,我毅然投身祖国卫生事业,决心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中,同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维护和促进人民生命健康安全贡献青春力量!
——张岩
公共管理学院硕士毕业生
认真阅读总书记回信中的谆谆教诲,使我对于未来充满了更多的信心与期待。作为一名即将走到基层去,走到广大田野中去的选调生,我知道未来会有许许多多未知的挑战,但我相信我也会像总书记所教诲的那样不断地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地拼搏奋斗,在不断学习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同时,将所学知识带到实践中去领悟、去感触,通过学、思、践、悟去坚定我的理想信念、去践行我们的初心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天追寻中国梦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里,我相信我们这一代青年有决心、也有能力跑好这一段属于我们青春的赛程。
——王巍
财政金融学院本科毕业生
新春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无数医护工作人员奔赴一线,无数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在这个被称为史上最难毕业季里,我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鼓励,让我感到暖心、安心。我即将作为一名选调生去服务基层,在三尺讲台上发光发热。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教导,不忘初心,爱岗敬业,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祖国和人民服务。
——傅美燕
文学院硕士毕业生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是对广大高校毕业生的殷切希望和真切嘱托。作为一名坚守在家乡防疫一线的高校毕业生,我深刻感受到只有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在面对艰难险阻时勇于承担时代使命。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在做出选择前,必然对今后将要面临的重重困难有着清晰的认识。他们并没有因此退缩,而是选择把青春写在了边疆基层、写在了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他们的选择是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而我们又怎能甘于人后。作为人大的毕业生,我们要继承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红色基因,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人生选择。
——范名简
艺术学院硕士毕业生
他们,走向基层岗位
读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毕业生的寄语,我愈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前往西部,前往基层,把自己的青春绽放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事业当中。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毕业生,更应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人民服务,去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奉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在未来的工作道路中,我也会坚持初心和使命,更加努力奋斗,在西部、在基层,为党、国家和人民做更多的贡献。
——冯永飞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2020年重庆市定向选调生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爱基层工作毕业生,希望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作为一名即将奔赴青海省基层单位工作的选调生,我深受感动和鼓舞。西部地区是我长期关注的重要就业方向,我的外婆、舅公等人曾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赴青参加援青建设,家里人对青海比较有感情,希望我能够延续家族情怀,投入到西部地区的建设发展中去。新时代,国家吹响了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新号角,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西部大开发正在形成新格局,无论是参与脱贫攻坚、经济建设,还是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都大有可为,我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国表社栋”的要求来磨练自己,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的西部建设者。
——曹喜顺 历史学院
青海省2020年定向选调生
作为一个刚刚在新疆支教一年的大学生,也作为一个新疆孩子,了解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事迹,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他们的回信内容,我感慨良多。西部太需要人才建设了,我仅仅为之献出了一年时光,力量非常微不足道。但正是因为每年都有愿意来到西部、来到基层的志愿者和奉献者,西部建设才能得以长久地发展下去,如接力棒,如火炬一般传承下去。我非常敬佩他们的精神,也深深体会到习总书记的良苦用心。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生逢其时,更应担起重任。不管身处何方,都要心系祖国,心系人民,把青春的篇章书写在祖国大地上,让梦想的画笔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疆妮 经济院2020级硕士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对高校毕业生给予了厚望。作为即将赴西部地区支教的人大学子,读完总书记的回信也备受鼓舞。我相信,选择支教,是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习近平总书记的寄托更使我明确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这份沉甸甸的嘱托,正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年学子的使命。这份使命对于我而言,就是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开展支教扶贫,教书育人、辛勤耕耘。我将牢记总书记的寄托,砥砺前行、不负使命,将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杨梓岩 新闻学院本科毕业生
他们,深受鼓舞
2020年无论是对于应届毕业生还是对于我们即将毕业处于暑期实习阶段的学生而言,都是严峻的挑战。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导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但是也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向这118位同学学习迎难而上的精神、立志报国的气概;同时,我们也要对未来持有乐观的态度,相信国家会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成功克服疫情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相信每位同学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未来为国家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郭臻臻
经济院2019级硕士生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毕业生的回信充分肯定了毕业生们选择投身于西部建设的选择,同时也为青年学子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尤其体现在地区间的不平衡,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这些毕业生们选择将自己的青春燃烧在祖国西部,将自己的知识投入于基层建设,用行动和汗水实现人生的崇高价值。我们青年人在感到迷茫之时,也应当更多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所在,在奉献中谱写最美的青春篇章!
——赵增辉
统计学院2017级本科生
总书记鼓励青年扎根基层,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年轻人选择未来的道路指明了方向。欠发达地区的基层是最需要人才,更是最能成就人才的地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在选择职业时不应仅仅向往大城市的“白领”生活,更应看到偏远地区工作的价值与意义——个人的选择,应当参考时代发展和祖国建设的坐标,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人才为国家社会带来的效益将被成倍地放大,个人的人生也更有价值和意义。当代青年,正应当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最美丽的花朵!
——林泽玮
国际关系学院2018级本科生
前进的道路从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矢志不渝的奋斗。又逢一年毕业季,不仅仅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学生,全国无数心怀梦想的毕业生都将前往祖国的各个省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新一代青年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勇担时代使命,并且把个人理想融入到祖国发展的精神令我敬佩,这样的人生选择值得全国万千青年学习。他们,是我辈楷模,激励我们深入祖国需要的地方,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纪雨男
劳动人事学院2017级本科生
来源:学生处 校团委
部分资料:新华社 人民网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