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思想政治教育

《矛盾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2020-10-21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 简福平

  《矛盾论》是毛泽东“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完成的“哲学论文”,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提供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论。

  《矛盾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地位的论述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观念与现实之间、观念与观念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异;人们的认识多种多样,但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指导实践取得成功。要形成正确的认识,既需要进行先进理论的灌输,也需要与错误的思想进行斗争。

  所谓正确的认识就是“如实地反映”事物的客观本质。《矛盾论》认为,事物的客观本质就是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进行理论创造的产物,而要掌握唯物辩证法,就需要进行“教导”。唯物辩证法不是自发形成,必须通过外在灌输、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才行。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促成党内统一的关键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内部存在矛盾,正视这些矛盾并不断解决这些矛盾,推动事物向前发展,正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生命力所在。《矛盾论》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不仅有工人、知识分子,也有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甚至还有地主和资产阶级。对这些人的思想改造是一个过程,不能期待他们从入党开始就完全脱离了旧的思想痕迹。毛泽东认为在新民主主义的各个阶段,党内都曾经出现过错误思想,什么时候我们能够战胜这些错误思想,我们的事业就能够顺利前进;什么时候放弃了与这些错误思想的斗争,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筑牢统一战线的保障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错综复杂,当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相对缓和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表现为阶级矛盾,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官僚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帝国主义对中国采取直接的大规模的武装侵略的方式,社会的主要矛盾就从阶级矛盾转变为民族矛盾。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必须深刻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阶段的这一矛盾演变规律,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并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而中国共产党要掌握革命领导权,不仅需要带领人民群众对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并在斗争中不断取得胜利,而且需要保护好被领导者的利益,至少不损害他们的利益,并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让被领导阶级认识到革命的前途,认识到任何革命都要经历“由弱到强”的过程,从而建立广泛的革命的统一战线。

  《矛盾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的论述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通过“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最终实现”统一行动”。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帮助人们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到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认识到人生价值的实现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阶级属性。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人们的头脑,就是要帮助人们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认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告诉人们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而且还要指导人们运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中国的现实,“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学会这个方法,才能正确地分析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状,并推断革命的将来”。

  《矛盾论》指出,我们要从事物内部寻找依据,懂得逆境与顺境之间的相互转化。形而上学不懂得内因与外因的辩证法,总是把外因当作事物的依据。毛泽东认为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我们党要领导人民大众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不能有任何冒险主义和机会主义的企图。我们既要善于抓住顺境中的机遇,也要懂得在逆境中发展自己、等待时机,始终保持革命乐观主义;革命斗争会因为我们“犯了错误”而失败,也会因为我们“纠正了错误”而取得胜利。

  《矛盾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法的论述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对象出发,不能从教育者的主观意志出发;要把普遍性与特殊性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看到矛盾的不平衡,也要注意到矛盾双方之间的相互转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针对的教育对象是党员干部,党员干部思想中存在的有害思想是“教条主义”。《矛盾论》开篇就指出“现在的哲学研究工作,应当以扫除教条主义思想为主要的目标”。之所以要批判教条主义,就在于这种思想“在我们党内造成了一种极坏的作风”“弄得到处一无是处”。文章在各个部分都分析了教条主义的思想根源、现实表现和实质危害,这就帮助人们认识清楚了什么是教条主义以及如何防范教条主义。

  《矛盾论》指出,任何事物无时无刻不处在矛盾之中。人的思想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这就存在着主观与客观的对立统一。思想政治教育者既要看到思想主观的一面,也要看到思想中客观的一面。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从主观出发,不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只是片面强调正确思想的真理性,而否定教育对象既有思想形成过程的客观性。

  《矛盾论》认为矛盾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表现为“各种物质运动的形式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还表现在事物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矛盾的特点也不相同。事物发展是由其根本矛盾决定的,但是根本矛盾在各个发展阶段采取了“逐渐激发”的形式。矛盾的特殊性还表现在矛盾中各个方面也不相同。

  《矛盾论》认为,在复杂矛盾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其中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矛盾就是主要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对象出发,从对立统一关系出发,就要找准和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论》同时指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会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既要从主要矛盾出发,对教育对象的性质及其所处阶段进行准确研判,同时也要注意到次要矛盾和矛盾次要方面的解决,防止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转化为主要矛盾或者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论》中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现实启示

  《矛盾论》包含着丰富的思想理论内涵,其中上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思想意蕴,对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具有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

  (一)坚持“三观”教育与心理疏导相统一

  “三观”是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观”决定了人们在其他问题上的看法和态度。《矛盾论》就是通过“三观”教育来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矛盾论》告诉人们摆脱教条主义,就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就要学会从客观事物的矛盾出发,就要坚持对立统一,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矛盾论》还启示我们,“三观”教育一定要与具体的心理疏导相结合,要认真分析被教育者的思想困惑,真诚打开被教育者的心结,从而使被教育者通过情感认同上升到思想认同。“单纯理性的认同并不一定直接导致价值的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最终是要通过情感认同这一环节落实在行为中的”。《矛盾论》启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冰冷的说教,而是始终带有情感温度,始终在关爱人和帮助人。

  (二)坚持服务大局与服务个人相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和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最一般的意义和最直接的、本体的功能就在于人的改变”。《矛盾论》告诉我们,人民大众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服务大局,就是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可靠的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同时也要为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服务。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对人的教育。

  (三)坚持正面引导与错误批判相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旗帜鲜明地坚持真理,又要理直气壮地批驳错误。坚持真理,就要告诉人们什么是真理,如何坚持和发展真理。《矛盾论》指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总是要经历从无到有,从不会运用到自由运用的过程。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人们才能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才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矛盾论》从哲学层面详尽地分析了矛盾概念,并通过分析矛盾概念,阐释了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的基本内容,阐释了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和中国革命的前途方向,帮助人们树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思想。

  综上所述,《矛盾论》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文献,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典文献。《矛盾论》既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和基本内容,也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方法,其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依然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和借鉴。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