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本次座谈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港澳台办公室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齐鹏飞出席会议并作专题报告,校内外香港问题专家代表和有香港教育经历的教师代表发言。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港澳台办公室主任时延安主持。
齐鹏飞在专题报告中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内容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解读。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香港疫情仍然波动的情况下出席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并视察香港,充分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香港的高度重视和对香港同胞的亲切关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三个角度回顾了香港回归祖国25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从四个角度梳理了“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的实践规律,并对香港未来发展提出四点希望,全篇讲话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为推动“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全面准确贯彻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具备重要里程碑意义。齐鹏飞强调,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重要意义,还必须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香港工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厘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香港问题论述的发展脉络。齐鹏飞表示,香港正处在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香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香港一定能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
法学院教授韩大元在发言中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时代背景与重大意义进行分析。他表示,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特殊历史背景下,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表达了对外开放的坚定意志,是对中国国家治理政策的宣示,向全世界说明“一国两制”是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
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何青结合自身在港学习经历发言,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对香港青年提出希望,体现出党中央对香港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视。香港青年作为祖国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应该主动走进祖国内地,真实感受国家飞速发展,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贡献。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周光辉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令人倍感振奋。高校教师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积极讲好“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香港故事,教育引导学生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屠凯结合自身的教学科研经历重点分享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他表示,高校在香港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时俱进,创新形式,引领青少年深刻认识国家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
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楠迪扬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香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深刻总结“一国两制”实践规律,对建设好治理好香港提出重大要求。她表示,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四个必须”,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香港发展提出的四点希望,把握机遇,共谋发展,助力香港同祖国人民一道共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荣光。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夏璐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立意深远、振奋人心。围绕“爱国者治港”原则,他表示,爱国爱港不仅是一种需要坚守的原则,更是一种需要培养和提升的能力。要进一步细化爱国爱港能力建设,从而确保香港能够在实现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创造更大辉煌。
中国人民大学港澳台办公室、各院系分管港澳台工作的负责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