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内容与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知识体系高度契合的内在逻辑直接决定了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发展有赖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支撑和引领。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科学认识、把握和研究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构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和学科建设规律的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同时,以中共党史党建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为依托,通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实践中有效衔接、整合和融入中共党史党建学研究成果,对于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共党史党建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大体系”;知识体系
【作者简介】宋学勤,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研究员;杨宗儒,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京),2022.12.85~91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共党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研究”(21&ZD039)和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1XNH115)的阶段性成果。
2022年9月14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明确提出在法学门类下新增“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这种调整反映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于加强中共党史党建研究的高度重视。自2021年12月1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及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的函》首次提出设立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以来,学界围绕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学科定位、学科设置以及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以下简称“三大体系”)构建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为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作为一门新设立的最能彰显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和深具资政育人功能的学科,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探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厘清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关系。只有充分认识到二者彼此依存、不可分割的相互支撑关系,方可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且拥有世界影响的中共党史党建学自主知识体系,并不断丰富和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理品质和实践品质。关于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相关文章虽已有所讨论,但尚值得进一步深入论证。①探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关系,关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共党史和党的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关涉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相关要求,关涉如何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助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繁荣发展。本文着重从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的角度,整体阐释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这既是有效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需要。
一、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繁荣发展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支撑
将中共党史党建提升到一级学科的地位上来进行建设,从根本上说,是党中央为了更好地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而采取的战略性举措,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发展。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少年,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内容。”[1]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及中共党史教育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因而,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从不同的层面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关系。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支撑建设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对于充分发挥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功能、切实提升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地位、确保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充分发挥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功能的关键渠道。探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当进入二者之间关系的分析,即意味着从研究领域转入教育领域。由此引申出的基本问题是,怎样发挥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教育功能、怎样具体将中共党史党建研究成果通过课程这一特殊教育场域和教育方式呈现出来,并为学生所接纳和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铸魂育人的主阵地,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离开了这一主阵地,其功能的发挥势必会受到制约,不利于在更大的范围内充分体现自身的作用和意义,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互动互促的过程中实现共同发展。正是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内在联系,党中央在改进和加强党史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面,始终强调二者的协同配合。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2]高校各学科门类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具核心意义的学科无疑是中共党史党建学科。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强调:“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史更好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3]可见,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能否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获得高质量发展,与其能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切实发挥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密切相关。将中共党史党建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是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履行职能、发挥资政育人作用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中共党史党建研究不断深化的根本途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切实提升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地位的重要保证。课程是决定一门学科在学校教育内的地位和影响力的关键要素,尽管学科的研究可以脱离课程而独立存在,但课程支撑不足的学科,其自身发展往往容易受到制约。这在中共党史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关系的历史演进中可以得到充分映证。回顾中共党史学的发展历程,中共党史研究先后经历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两个较为辉煌的时期,这两个时期也正是党史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联系密切的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党史学以政治理论课形象出场。五六十年代,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成为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政治理论课,在全国高等学校普遍实施,研究人员与研究机构逐步增加,党史研究队伍不断壮大,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作为必修课程和专业方向,开始走向规范化道路。这一时期,也被称为中共党史学科的“显学”时期。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高校恢复开设“中共党史”等政治理论课,中共党史学科迎来新的繁荣期。1985年8月,“中共党史”课改为“中国革命史”。1998年6月,“中国革命史”改为“毛泽东思想概论”后,中共党史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被削弱,学科功能及队伍建设均受到较大的影响。2005年2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结构性改革调整,除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之外,开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其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因其在教学内容与功能目标方面与中共党史学具有颇多相近之处和互补性,因此,在一段时间内,中共党史学科成为该门课程的主要支撑。及至2008年4月,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增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支撑学科后,中共党史学科发展面临“队伍分离分散,学科空间萎缩等一系列问题”。[4]实践证明,避免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相脱节的现象,是实现二者良性循环的关键。
基于历史经验的深刻启迪和现实发展的迫切需要,近两年学界在讨论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建设时,十分注重强调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发展的支撑作用。正如有学者指出:“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平台作为中共党史学科兴衰的两个关键因素亟待加强。在高校教学与研究高度专业化、学科化的今天,没有学科支撑的研究与教学犹如流浪汉,不要说发挥作用,就是赢得尊重都很难。”[4]关于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当前学界提出的方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调整现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以“中共党史”或“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代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或者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合并为一门课——“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另一种是在保持现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不变的前提下,明确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共同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门课程。这两种方案都具有可行性。但从新时代党中央对中共党史党建研究的期许,中共党史党建学科服务于党的治国理政、服务于全面从严治党新的伟大工程、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长远考虑出发,建设好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十分有必要依托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平台,以更好地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和运用学科研究成果,进而使学科建设的效益和意义在更大的范围内被广泛认可。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中共党史党建学“三大体系”建设注入动力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课程的支撑,课程的研究为学科的建设注入动力。尽管当前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并不直接对应,但它们之间的内在一致性是毫无疑问的,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内容更是高度契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的发展,以及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中共党史党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一手资料,使学科建设和研究始终具有新鲜的内容,始终充满时代感,始终具有现实性。在新时代,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新任务新要求,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需要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品质和学理高度出发,规范自身的研究品质和研究方向,实现从自发研究到自觉研究的转向,对于该研究什么问题,不该研究什么问题,作出理性科学而富有政治意识的学术判断。
其一,在学科体系层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坚守的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的原则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提供遵循。习近平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并提出“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从属性与功能来看,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高度的同质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共产党历史全过程及党的自身建设史为研究对象的中共党史党建学是一门政治性很强的学科,被赋予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被作为培育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之一,就是站在政治和学术的双重高度,实现对中共党史党建本质和规律的政治判断和学术判断,从而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理性寓于政治性之中,通过政治性引领学理性,通过学理性支撑政治性,实现政治性与学理性的融合和统一。因此,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要构筑起符合自身特性和规律的学科体系,以实现其存在和发展所应承担的使命和责任,就必须面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持政治性与学术性、党性与科学性的辩证统一;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站在大历史观的角度,着重关注影响历史发展进程的“大事件”,着力揭示反映历史发展潮流的“大趋势”,提炼概括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大理论”。正如胡华所言:“党史是党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科学。党史研究者必须有高度的党性和严肃的科学态度,要敢于拨乱反正,还历史本来面目,而不能歪曲和篡改党史。有些问题,我们还有个认识过程,更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要解放思想,敢于冒风险、闯‘禁区’。对这样的问题,研究出成果来,政治影响大,教育作用也大。”[5](P29)
其二,在学术体系层面,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中共党史党建学术体系研究的深化发展提供契机。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内容,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难题,必然对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学术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尤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教学活动,同时也是一项由广大受教育对象直接参与的学术科研活动。大学作为人类知识生产的重镇,科研是其传统优势,也是其基本使命之一。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必然深受学术氛围的影响,对于所接受的教育内容进行学术化的评价和鉴别,通过自身的理性过滤从而完成对受教育内容的吸纳和删除,这是人类接受教育的基本规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把学术的力量有效融入一般教育规律,是评判教师教学水准的标尺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些命题,大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些学理上的疑问,这也是教学实践中解决“真懂”“真信”的重大契机,需要教师给出学术上的回答。在这种教育与反馈的学术互动中,中共党史党建研究的问题和命题也就得以形成,如何给出符合教育目标的学术回答,是考验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学术涵养和学术能力的一场现场考试。可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于中共党史党建研究的促进,无论在问题和选题上,还是在研究方法上,抑或是在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的设置上,都具有反哺中共党史党建研究深化和发展的功能,是中共党史党建研究获取知识资源、建构学科理论、创新研究方法不可或缺的平台。
其三,在话语体系层面,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中共党史党建话语的融合创新发展创设条件。话语体系作为知识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在学科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话语体系的核心功能旨在通过创设和运用一系列能够揭示中国共产党历史及自身建设的过程及规律的标识性概念、范畴、表述、命题等,有效承载、传递和传播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以期阐明问题,达致意义共识,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言行。与其他学科相比,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话语具有更为鲜明的时代性、创新性和实效性,其重要概念、范畴、表述、命题等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或缺的知识源泉,也是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涵盖的内容极其广泛,每一门课程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这种开放性与包容性,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注意吸纳西方国家建构的政党话语体系、研究国外学者研究中共党史党建的理论和方法,而且应吸收借鉴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话语表达。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多方话语资源的汇聚交融之地,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坚定话语立场、更新话语内容、创新话语表达、推动话语传播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因此,构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话语体系,需要强化中共党史党建话语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衔接和互联互通,注重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推动中共党史党建话语的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