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有着一个时代的实践行动,一个时代有着一个时代的理论思考。《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下简称“第三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实践的历程记录与经验总结,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第三卷的出版发行,为深入理解21世纪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时代篇章。 第三…
核心提示: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扬弃了人类中心论和自然中心论关于人与自然“何者处于价值中心”或“何者为贵”的抽象思辨,从实践论、认识论和本体论等多维视角审视人与自然关系,尤其是强调从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入手来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路很有实践指导意义。 从逻辑上看,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至少有三种可能的理论立场,并且在人类思想史上也确实存在三种主要立场。其一…
在20世纪70—80年代英美马克思主义学者关于“马克思与正义”的那场大讨论中,时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的艾伦·伍德提出了一个使不少人感到诧异的论断——“马克思并不认为资本主义是不正义的”。伍德的论断不仅在英美学界引起激烈争论,而且对我国学者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伍德对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的正义概念存在不少误解,而纠正这些误解对于深化我国学者对马克思正义思想的…
共同体是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人的联结,其内涵是在共同体里每个人都能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如果不具有这个内涵或者只是部分具有这个内涵,那就是马克思说的“虚假的共同体”。 自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来,学界对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展开了广泛的研究。马克思虽然多次提及共同体,但并没有对不同时期、不同语境中的共同体做出明确的界定。鉴于此,笔者参考有关学者对…
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能为党员干部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把关定向,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方法论遵循。党员干部必须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透视镜”“显微镜”“望远镜”方法论功能,坚持马克…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9年光辉而不平凡历程,即将跨越百年,意义重大。党成立至今最根本的成就,就是带领人民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夺取全国政权,进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崭新课题,照搬书本不行,照搬别国经验也不行。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国家…
中华文明光辉灿烂,历史上汉唐盛世可说代表了当时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先进水平。但从明清之际开始,中国却日渐丧失了领先地位。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相继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从此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国力日弱。民族危急存亡之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懈追求并为…
“政治经济学转向”对于马克思一生思想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马克思大学期间的专业是法学,同时致力于文学创作和哲学研究,还特别重视历史学习,这些构成其思想起源期的学科背景和知识资源。之后,马克思的思想发生了“政治经济学转向”,从而以深刻的资本批判确立起其在哲学界的卓越历史地位,这也是18世纪以来经济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对于马克思的这一思想转向,恩格斯…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现实层面实现了重大飞跃。一方面,正是列宁领导了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正是列宁结合俄国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作为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列宁不仅非常重视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的学习研究,而且高瞻远瞩,从根本上推动了马克思恩格斯文献遗产在世界…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