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为方法论基础,把世界历史的理论逻辑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逻辑相结合,从“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的高度提出的应对当今时代全球性危机和现代性困境的一种新型全球文明观。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内在规律 作为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世界历史思想最早是由黑格尔提出的。在黑格尔之前,历史被普遍认为是无…
摘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坚持无神论的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与宣传无神论的关系,是两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存在争议的现实问题。既不能把马克思主义与无神论等同起来,也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无神论。不坚持无神论,就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有些论者实际上提出了一种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不必坚持无神论的主张,以不同方式表现在他们对一些问…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发展文化的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形成了一系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成果,为我国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观点 文化观是人们认识、理解、对待精神生活及其成果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思想,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生产力理论的深刻论述,是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辩证关系的科学阐释,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在生态文明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哲学意蕴,不再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所代表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二元对立,而是经济的即生态的,生态的即经济的…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不仅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根本遵循。马克思…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中华文明的主体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性,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新篇章,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用中国话语阐述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国家传播学创新发展的新课题。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承者和传播地经历了一个转移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年了。170年来,马克思主义能够…
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一幅伟大社会革命与党的自我革命相辅相成、协同推进绘就的壮丽画卷。作为一场新的伟大社会革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就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党的坚强领导是这场伟大社会革命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不断使党的建设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对党的领导提出更高要求。我们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推进党的建…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广大人民群众亘古不变的愿景。习近平总书记对“美好生活”一词的多次强调,充分体现出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关注与重视,展现出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共创美好生活的使命和担当。牢牢把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任务,是满足人民群众的时代需求、实现人的自我完善发展、推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必…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这给我们以极其重要的启示。对共产党人的学习和实践来说,“常学常新”是一个永恒要求、体现了认识世界之需、把握规律之要、追求真理之志、改造世界之旨。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