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搜索结果共0 篇
【摘要】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传播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校园社交网络成为大学生信息交互的重要载体。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校园社交网络表现为大学生的信息传播圈、学习生活圈、人际交往圈和校园舆论圈。文章基于思
【摘要】青年学生的信仰问题关系到国家民族发展的未来和希望。现代性社会需要现代性信仰。在中国现代性推进的四段历程中,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经历了确信、内化、迷失和复归的过程。在当代中国以现代化转型为特征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学术上不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上不信仰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并不是个别现象。针对研究生“不研马”现状,以及不知不信、知而不信、信而不坚的“信马”偏误,
【摘要】加强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抓好认知、认同和践行等三个环节。要提高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的目标定位、形态特征、主体尺度、根本性质和内生力量
【摘要】纪念仪式是以重要节日、事件、人物为纪念对象,借助规范的仪式操演、具有象征意义的政治符号来凝聚人心的一种活动。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纪念仪式因其对受教育者具有价值观教化作用,而成为爱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实践品格在于,它从既定的价值观前提和客观存在的实际前提出发,是一定的传播作品与人民既有的价值观认知之间的思想对话,是对人民既有价值观的矫正和扬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
【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具有多方面的内在联系,具体表现在二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社会主义核心
【摘要】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方案”,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