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哲学界,孙正聿是公认的辩证法研究成果最多的人。正如南开大学哲学院王南湜所言:“在中国哲学界,说到对辩证法的研究,人们不会不首先想到孙正聿教授。” 近日,继《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哲学:思想的前提批判》之后,吉林大学资深教授、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孙正聿先生研究辩证法的一部新作——《辩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包括唯物史观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都是马克思在批判旧哲学旧思想、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及自由发展探求道路、指明方向的革命实践中论述和阐发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唯物史观基本思想是马克思1845年…
立足新时代党情国情世情复杂深刻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进行伟大斗争作出重要论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创造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特别是矛盾分析法,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是对我们党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的重大理论和政治贡献,为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和根本的方法论遵循。 …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当其时,必将推动全党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中华大地上轰轰烈烈地展开。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之后的又一次党的建设的伟大实践,…
Normative Justice in the Context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A Possible Theory of Marxian Justice 作者简介:林育川,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暨哲学系。 原发信息:《哲学研究》第20188期 内容提要: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不是立足于历史相对主义的立场反对一切规范正义,而是反对那些自称普适的和永恒的规范正义;他们所认同的规范正义同样不是…
劳动在创造人的同时,也创造了人这个道德主体,以及由此而展开的各种伦理关系。就此而论,劳动是思考伦理道德问题的基点,劳动伦理应该是伦理学研究的“元问题”。遗憾的是,伦理学研究似乎对这个基础性问题关注不够,以至于劳动逐渐淡出伦理学的视野而变成一种简单的劳资计算。当今天的劳动已经远远超出体力与脑力、简单与复杂的二元形态而呈现多样性,劳动教育又重新出现在…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简单质朴的话语、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清楚、说明白,用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人民群众有效解决现实问题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
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具有巨大真理威力和鲜活生命力,把马克思主义同其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是没有出路的,而离开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也将毫无意义。 马克思主义一直在发展并始终具有时代的活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并明确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创新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批判资本主义、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其中就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协调、有序、持续发展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是“两个…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